
勞基法第14條非自願離職有哪些規定?律師解釋條款內容!
在職場上,每位勞工都應該了解自己的基本權益。勞基法第14條是一個重要的保護機制,讓勞工在特定情況下可以立即終止勞動契約。這個法條規定了六種情形,當雇主有違法行為時,勞工不需要事先通知就能離職。最常見的情況包括薪資未依約給付、遭受職場暴力或重大侮辱等。接下來我們將詳細解析每個條款,讓你清楚掌握自己的權益。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11-11 更新

雷皓明 律師
內容認證
1. 認識勞基法第14條非自願離職的重要概念
許多勞工對於非自願離職的概念感到困惑,但掌握勞基法第14條的規定能夠有效維護自身權益。這個法條為勞工提供了強而有力的保護機制,讓勞工在遭遇不公平對待時,能夠依法主張自己的權利。
了解這些基本概念不僅能幫助勞工識別自己的處境,更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行動。
(一)主動離職與被迫離職的關鍵區別
非自願離職是指勞工因為雇主的違法行為或不當對待而被迫離開工作崗位。這與一般的自願離職有著根本性的差異。
自願離職通常是勞工基於個人因素主動提出辭呈。但非自願離職則是因為雇主單方面解僱或創造惡劣工作環境,迫使勞工不得不離開。
這個區別非常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到勞工能夠獲得的權益保障和經濟補償。
(二)法律保護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勞基法第14條在台灣的勞工保護法律體系中占有核心地位。它不僅保護勞工免受雇主的不當行為,更提供了具體的救濟途徑。
這個法條賦予勞工在特定情況下主動終止勞動契約的權利。同時確保勞工不會因為雇主的違法行為而失去應有的權益保障。
它也是勞工面對職場霸凌、薪資短缺或其他不當對待時的重要法律武器。
(三)可享有的基本保障權益
符合勞基法第14條規定的勞工可以獲得多項重要權益。首先是資遣費的給付,這是對勞工經濟損失的基本補償。
其次是失業給付的申請資格。就業保險會提供失業給付及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讓勞工在失業期間維持基本生活水準。
此外,勞工還可以申請職業訓練補助,協助轉換跑道或提升技能。這些權益的設計目的是確保勞工不會因為遭受單方面解僱而陷入經濟困境。
2. 勞基法第14條各項條款詳細解析
了解勞基法第14條的具體內容,是每位勞工保護自身權益的重要關鍵。這項法條明確規定了六種情況,當雇主出現這些違法行為時,勞工可以主動終止勞動契約。
每一種情況都有其特定的認定標準和適用範圍。掌握這些細節,能幫助你準確判斷自己遇到的狀況是否符合法定條件。
(一)雇主違反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
這是最常見的違法情況之一。雇主必須遵守與勞工簽訂的契約條款,以及公司內部的工作規則。當雇主單方面改變這些約定時,就可能構成違約。
不當調職降薪的認定標準
雇主不能隨意調動員工職位或降低薪資。未經勞工同意的調職,特別是調到不同性質的工作崗位,就屬於違法行為。
降薪的情況更需要特別注意。除非有合理原因且經過適當程序,否則雇主不能任意減少勞工的薪資。即使是調整職位,薪資待遇也不應該受到不當影響。
常見的違法調職包括:突然要求文職人員從事體力勞動、將有經驗的員工調到基層職位、或是調到距離過遠的工作地點。
工作環境危險或有害健康
雇主有義務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當工作場所存在明顯危險,且雇主拒絕改善時,勞工有權終止契約。
危險環境包括缺乏必要的安全設備、有毒物質暴露、或是機械設備存在安全隱患。雇主知道這些問題卻不處理,就構成違法。
有害健康的情況也很廣泛。例如長期暴 露在噪音、粉塵、化學物質中,或是工作環境通風不良、照明不足等。
雇主違法扣薪或拖欠工資
按時足額發放薪資是雇主的基本義務。任何形式的扣薪都必須有法律依據,不能隨意進行。
常見的違法扣薪包括:以各种名目扣除薪資、延遲發薪、或是不按契約約定的薪資標準給付。這些行為都可能影響到勞工的資遣費用計算基礎。
拖欠工資的情況更為嚴重。即使公司經營困難,也不能以此為理由拖欠員工薪資。
(二)雇主對勞工實施不當行為
職場中的不當行為會嚴重影響勞工的工作環境和身心健康。法律對這類行為有明確的禁止規定。
職場性騷擾或暴力對待
任何形式的性騷擾都是違法行為。這包括言語上的騷擾、不當的身體接觸、或是創造敵對的工作環境。
暴力對待更是絕對不能容忍的行為。身體暴力、威脅恐嚇都屬於這個範疇。即使是輕微的推搡或恐嚇言語,也可能構成違法。
雇主有責任防止這些行為發生。如果知情不處理,或是本身就是加害者,勞工都有權終止契約。
侮辱人格或違法歧視
每個勞工都有受到尊重對待的權利。雇主不能因為個人偏見而侮辱員工的人格尊嚴。
違法歧視的情況包括:因性別、年齡、種族、宗教信仰等因素給予不公平待遇。言語侮辱、公開羞辱也都屬於違法行為。
這類行為往往會造成勞工心理創傷。法律保護勞工免受這些不當對待,並給予終止契約的權利。
(三)其他法定終止勞動契約事由
除了上述常見情況外,還有其他法定事由可以讓勞工終止契約。這些情況雖然較少見,但同樣重要。
雇主違反勞動法令情節重大
當雇主嚴重違反勞動相關法令時,勞 工可以主動終止契約。這種違法行為必須達到情節重大的程度。
常見的重大違法包括:長期超時工作不給加班費、違反職業安全衛生法規、或是不依法提撥勞退金等。
這些違法行為不僅損害個別勞工權益,也可能影響到資遣費用的計算和給付。勞工應該及時蒐集相關證據,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 實際申請與權益維護完整攻略
面對職場不當對待時,勞工除了知道法條內容,更需要學會如何實際運用這些保障。本章將提供完整的操作指南,幫助您順利申請非自願離職並獲得應有的補償。從證據蒐集到經濟給付,每個步驟都攸關您的勞工權益保障能否順利實現。
(一)申請非自願離職的正確程序
申請非自願離職需要按照法定程序進行,才能確保權益獲得完整保障。正確的程序不僅能提高申請成功率,也能避免後續產生不必要的爭議。
證據蒐集與保存要點
證據是申請成功的關鍵因素。您需要蒐集以下重要資料:
- 書面文件:包括勞動契約、工作規則、薪資單、考勤記錄等
- 通訊記錄:電子郵件、簡訊、通話記錄、會議紀錄等
- 證人證詞:同事或相關人員的證明文件
- 醫療證明:如因工作環境導致身心受損的診斷書
保存證據時要注意完整性和真實性。建議製作多份備份,並依時間順序整理,方便後續使用。重要文件最好經過公證,增加法律效力。
書面通知與離職手續
依據勞基法第14條規定,勞工應以書面方式通知雇主終止勞動契約。通知書內容必須清楚載明:
- 終止契約的法律依據
- 具體事實經 過
- 終止契約的日期
- 要求給付相關費用
通知書應保留送達證明,確保雇主確實收到。離職手續包括工作交接、歸還公司物品,以及要求雇主開立離職證明書。

(二)可申請的經濟補償與給付
非自願離職的勞工可獲得多項經濟補償,這些給付是保障您生活的重要支持。了解計算方式和申請條件,才能確保獲得完整的勞工權益保障。
資遣費與預告工資計算
資遣費計算分為新制和舊制兩種方式:
- 舊制:每滿一年給予一個基數,未滿一年部分按比例計算
- 新制:每滿一年給予0.5個基數,最多以6個月平均工資為限
- 平均工資的計算包含:本薪、全勤獎金、加班費、伙食津貼等固定給付。計算基準為終止契約前6個月的平均工資。
預告工資則依工作年資決定:
- 繼續工作3個月以上1年未滿:10日
- 1年以上3年未滿:20日
- 3年以上:30日
失業給付申請條件與流程
失業給付是離職後的重要經濟支持。申請條件包括:
- 非自願離職
- 退保前3年就業保險年資滿1年
- 具有工作能力及工作意願
- 向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
申請流程相當簡單。您需要在離職退保後2年內,攜帶離職證明文件至就業服務站申請。記得要在14日內完成初次認定,之後每月需按時辦理認定手續。
給付金額為平均月投保薪資的60%,最長可領取6個月。45歲以上或身心障礙者最長可領取9個月。
(三)遇到爭議時的處理方式
當申請過程遇到爭議 時,不要慌張。台灣有完善的勞工爭議處理機制,能夠有效保護您的權益。
首先可向各縣市勞工行政機關申請調解。調解程序免費且快速,多數爭議都能透過調解獲得解決。如果調解不成,可進一步申請勞工訴訟。
此外,勞工也可尋求工會或勞工團體的協助。這些組織具有豐富的處理經驗,能提供專業建議和實質幫助。勞工權益保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要獨自承受不當對待。
記住,尋求專業法律諮詢也是明智選擇。許多律師提供免費初次諮詢,能幫助您評估案件勝算和最佳策略。
參考法條與資料
- 勞基法 第14條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雷皓明 律師
喆律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