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人受傷就不算肇事逃逸嗎?律師助你秒懂肇逃構成要件
肇事逃逸的定義是什麼?肇逃有哪些構成要件?車禍沒人受傷也算肇事逃逸嗎?肇事逃逸不知情也會被起訴嗎?肇事逃逸跟過失傷害有什麼差別?肇事逃逸和解好嗎?初犯會被關嗎?肇事逃逸罪相關的疑問,律師完整為你解答!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03-31 更新

雷皓明 律師
內容認證
1. 什麼是肇事逃逸?
(1)肇事逃逸定義
肇事逃逸是指發生車禍事故的當下,肇事者並沒有下車查看情況,甚至也沒有留在現場處理人員傷亡的問題,就直接擅自離開現場的犯罪行為。以下是肇事逃逸的刑責內容:
根據刑法第 185-4 條:「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者,處 6 月以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於死或重傷而逃逸者,處 1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
2. 肇事逃逸屬於什麼罪?肇事逃逸罪有什麼罰則?
肇事逃逸罪的立法目的,其實是為了當發生交通事故時,肇事者會因為受到肇事逃逸罪的規範,進而促使其留在現場為傷亡人員進行即時救護,以減少因延誤就醫而產生的無謂傷亡,同時也維護交通安全,以避免有其他更嚴重的傷害發生。
此外,肇事逃逸罪屬於非告訴乃論之罪,且肇事逃逸罪會涉及到刑事、行政、民事等責任,因此接下來的段落,將會一一詳述肇事逃逸罪的構成要件及罰則內容,同時帶你搞懂肇事逃逸罪和過失傷害罪的差別。
(1)怎樣才算肇事逃逸罪?了解 4 大肇事逃逸構成要件
發生車禍時對方沒有停留在現場,而是直接開走,這樣就算是肇事逃逸嗎?肇事逃逸無人受傷的話也有罪嗎?肇事逃逸不知情也會被起訴嗎?接下來就一起了解肇事逃逸構成要件到底有哪些吧!
-
必須駕駛動力交通工具
像是汽車、機車或是電動自行車皆算是動力交通工具,反之,如果是用人力發動(非動力交通工具)的腳踏車、三輪車、滑板車則不算。 -
必須肇事,造成事故現場
由於肇事逃逸構成要件中所稱的「事」,僅限定於道路交通事故,因此簡單來說就是和別人發生車禍;而無論發生車禍時自己是否有無過錯,且無論對方是受輕重傷或死亡,皆不能直接離開現場,否則都可能構成肇事逃逸。
⚠️如果沒有撞到人便自行離去,雖然不會構成刑法的肇事逃逸罪,但還是違反了《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62 條》,將會面臨肇逃罰鍰、吊扣駕駛執照等罰責!
-
必須致人死傷
無論是不是肇事方,只要在交通事故中有造成任何人傷亡(輕重傷或死亡都算),即構成肇事逃逸要件;如果只有車體毀損,但沒有任何人受傷或死亡,則不成立本罪。 -
已知造成事故,但仍擅自離開現場
在肇事者明明知道自己造成交通事故,並且致人傷亡的情況下,卻還是選擇擅自離開現場;無論是知情卻沒下車查看就直接離開,或者是下車後沒處理完就自行離開都算數。
舉例補充:如果肇事者本身完全不知道自己有造成車禍,便自行離去,凡只要能舉證「肇事逃逸不知情」成功,即有機會不構成肇事逃逸罪要件!
最後律師建議,當遇上任何交通事故時,最好都是直接停下來協助報警並處理現場,以免除了自己的愛車毀損之外,同時還要莫名背上肇事逃逸罪嫌之名。
(2)肇事逃逸是刑事案件嗎?肇事逃逸罪和過失傷害罪刑責比較
上述有提到,「肇事逃逸罪」屬於非告訴乃論之罪,因此就算逃逸者與被害人達成和解,檢察官都還是會繼續進行刑事訴訟 偵查程序;而在車禍事故中也相當常見的「過失傷害罪」則是屬於告訴乃論之罪,如果逃逸者向被害人提出車禍和解的意思,就有機會不被對方追究過失傷害罪的刑事責任!
① 肇事逃逸、過失傷害的差異與關係
根據《刑法第 185-4 條》,可知肇事逃逸罪是為了處罰在造成交通事故後,擅自逃逸的肇事者為目的;而根據《刑法第 284 條》,過失傷害罪是針對行為人應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之過失行為進行批判懲罰。由此可明顯看出,二者的立法目的及犯罪構成要件皆截然不同。
而且從肇事逃逸的角度來看,駕駛人是在發生肇事過失行為後,為了規避其肇事責任而選擇逃逸,此逃逸是一種故意行為;因此,針對行為人的過失傷害與肇事逃逸之行為,應該屬於一併 懲罰的關係。
② 肇事逃逸初犯會被關嗎?肇逃會留案底嗎?
由於肇事逃逸屬於非告訴乃論之罪,也就是新聞媒體中俗稱的「肇逃公訴罪」,因此即使肇事逃逸和解也無法撤回告訴,只要肇事逃逸案件情形嚴重就是會被關。
律師建議:在車禍事故發生的當下,無論現場有無任何人員傷亡,千萬不要擅自離開最為保險,否則除了要多花錢繳納罰款、罰鍰,甚至還可能會面臨汽車、機車肇事逃逸刑責的牢獄之災!
根據《刑法第 185-4 條》,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導致有人員死亡或受傷,但未下車協助救護而擅自逃逸,依照被害人傷亡程度,分別會有以下刑責:
・致人傷害而逃逸者,處 6 個月以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於死或重傷而逃逸者,處 1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外,目前根據《刑法第 41 條第 1 項》規定,欲易科罰金需判 6 個月以下才有機會。所以犯下肇事逃逸罪的行為人,若無其他減刑條件,被判刑且無法易科罰金,就必須入監服刑;且由於涉及到刑事案件程序,還會留有紀錄,也就是會留下案底。
⚠️ 補充說明:如果是肇事逃逸初犯,可能有機會獲得緩刑或是緩起訴處分!
因此若不幸涉嫌肇事逃逸罪被起訴,建議趕緊尋求專業律師的評估,先擬定好訴訟策略,以爭取無罪、緩刑或是緩起訴處分。
③ 肇事逃逸會被吊照嗎?肇事逃逸吊銷駕照多久?
由上述可知,肇事逃逸的行為,除了有肇事逃逸罪的刑責之外,另外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62 條》,同時也有吊銷駕照及罰鍰的相關規範與罰責:
- 駕駛人肇事,但無人受傷或死亡而未依規定處置者
處新臺幣 1,000 元以上 3,000 元以下罰鍰;逃逸者,除了罰鍰會再吊扣其駕駛執照 1 個月至 3 個月。 - 駕駛人肇事無人傷亡,但卻沒有儘速將汽車位置標繪移置路邊,導致妨礙交通者
處駕駛人新臺幣 600 元以上 1,800 元以下罰鍰。 - 駕駛人肇事導致人員受傷或死亡者,若未採取救護措施、未依規定處置、未通知警察機關處理,或者是任意移動肇事汽車及現場痕跡證據
處新臺幣 3,000 元以上 9,000 元以下罰鍰。 - 駕駛人肇事使人受傷後逃逸
吊銷其駕駛執照。 - 駕駛人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而逃逸
吊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
(3)肇事逃逸無人受傷是不是無罪?肇事逃逸無人受傷可以求償嗎?
如上所述,在肇事逃逸構成要件中,若車禍中無人受傷或死亡,是不會構成肇事逃逸罪的,也就是沒有刑事責任!
但是肇逃大多會伴隨著民事的損害賠償責任,常見的包含財物減損,例如車損、維修費等費用。
💡 關於肇事逃逸無人受傷求償的部分,律師建議當事人可以到鄉、鎮、市、區公所聲請車禍調解,向另一方表達賠償意願來展現誠意。
總之,遇到車禍先別緊張!只要記得第一時間下車查看事故狀況,並且報警、叫救護車,無論當下有沒有人受傷以及傷勢之輕重,都必須留在現場謹慎地配合處理,千萬別因為趕時間或是覺得雙方沒大礙就擅自離開,否則此舉很可能會讓你吃上行政罰單或官司。
(4)肇事逃逸罰單要先繳嗎?肇逃不起訴的話罰單可以撤銷嗎?
根據《行政罰法第 26 條》前 2 項之規定:
1. 一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及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者,依刑事法律處罰之。但其行為應處以其他種類行政罰或得沒入之物而未經法院宣告沒收者,亦得裁處之。
2. 前項行為如經不起訴處分、緩起訴處分確定或為無罪、免訴、不受理、不付審理、不付保護處分、免刑、緩刑之裁判確定者,得依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裁處之。
依上述兩項法條規定來看肇事逃逸,可知肇事逃逸同時違反《道路交 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62 條之第 4 項》,以及刑法肇事逃逸罪,因此就算經檢察署裁定「不起訴」或法院判決「無罪」,仍需受交通違規處分,罰鍰新臺幣 6,000 - 9,000 元,並吊銷其駕駛執照。
意思就是,即使收到檢察署的不起訴裁定結果,也無法直接實行肇事逃逸罰單撤銷此事!
此外,不少人也相當好奇肇事逃逸罰單要先繳嗎?肇事逃逸不起訴罰單也要繳嗎?而依據上述提到的《行政罰法第 26 條第 1 項》規定,只要構成肇事逃逸,即使經檢察署裁定肇事逃逸不起訴的話,違反交通違規處分的罰單還是需要繳的。
但由於還有「一事不二罰」的原則,如果先繳交了行政罰鍰,也就是現在我們討論的肇逃罰單,在實務上所繳的金額依法僅得扣抵交通違規罰鍰;然而,除了違規罰鍰之外,如果罰單尚有其他處分,例如吊扣、吊銷駕照等處分,裁決機關仍得依法裁處,並沒有違反一事不二罰的原則。
因此無論肇事逃逸罰單先繳交與否,律師建議記得要在法庭上提出讓法官知情,如此一來才能有機會為自己爭取最佳利益!同時也建議涉及肇事逃逸嫌疑者,可儘速尋求專業律師評估個案狀況,協助擬定訴訟策略,以利爭取理想處分結果。
💡 在車禍事故中,除了肇事逃逸之外,車禍過失傷害也相當常見!以下帶你一起了解車禍過失傷害會判多久?車禍過失傷害罪罰金又是多少錢呢?
根據《刑法第 284 條》規定,車禍過失傷害判刑如下:
- 一般過失傷害,處 1 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 10 萬元以下的罰金。
- 致重傷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30 萬元以下罰金。
3. 肇事逃逸不知情會被起訴嗎?
上述在肇事逃逸構成要件中,提到其中要件之一是「肇事人『已知』造成事故,但仍擅自離開現場」;反推,如果當事人並不知情自己造成交通事故,即不算構成肇事逃逸罪。以下帶你一起看肇事逃逸不知情判例:
(1)肇事逃逸不知情就會不起訴嗎?
雖然「肇事逃逸不知情不起訴」的說法是對的,但從過往肇事逃逸不知情判例中來看,這種情況在現實中實在太少見,而且通常舉證也十分困難;原因是在法院判決時,法官會以「如果依照常理來推斷也可以知道有人受傷」的標準,判定該肇事逃逸者到底知不知情。
舉例來說:目光有從後照鏡看見與人發生擦撞後對方摔倒不起、對方非常明顯地直接摔在擋風玻璃上,或者是交通事故發生時駕駛車輛很明顯有停頓等等,這些行為都會讓法官直接當作駕駛人「知情」。
因此,在肇事逃逸不知情的前提下,能獲得不起訴處分的判例實在少之又少,這也就代表要達成肇事逃逸申訴成功的機率相當低。
建議如果碰上任何交通事故,最好都還是直接下車報警並妥善處理,才不會因而背上了肇事逃逸罪的刑責,同時還一併將行政責任等問題通通攬上身!
(2)肇事逃逸多久通知?肇事逃逸追訴期多久?
① 肇事逃逸通知需要等多久?肇事逃逸多久會被抓到?
關於肇事逃逸通知,這必須依照檢 警機關的案件辦理進度,並無一定時程。
根據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所提供的交通事故處理流程:肇事逃逸現場處理或受理報案後,處理單位會先以雙掛號通知肇事車主,再轉知駕駛人約定時間調查。 並另以電話通知報案當事人同時到案說明(時間約需 10 日至 15 日),故報案人應留下本人詳實之聯絡電話號碼並靜待處理單位掛號通知。
因此若不幸遇到對方肇事逃逸,建議當下除了要記下對方車號、事故發生時間,以及地點等重要資訊以外,還要立即撥打 110 報案,並留在現場原地等候處理,最後再向處理單位留下本人的聯絡電話,接著靜待處理單位的電話與掛號通知。
② 肇事逃逸追訴期多久?肇事逃逸時效到底有多長?
在肇事逃逸事件中,如果發生交通事故後找到肇事者,請務必要留意肇事逃逸的追訴權時效,以免如果超過法定的追訴期,即無法追究其肇事逃逸罪的刑事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無論是否為告訴乃論罪,對犯罪行為的追訴都另有時效限制;因此關於肇事逃逸罪,無論是造成輕傷、重傷或是死亡,都必須在犯罪成立之日,也就是「逃逸那天起算 20 年內」提起。
簡單來說,一旦在逃逸事發後,如果過了20年都沒有經由檢察官提起肇逃公訴,或是當事人直接向法院提起告訴、自訴的話,就再也沒辦法向肇事者追究肇事逃逸罪的刑事責任了。
4. 肇事逃逸和解有幫助嗎?
如上文所提到的,由於肇 事逃逸屬於非告訴乃論之罪,所以只要有檢警機關介入調查辦案,無論是否和解,都還是會進到刑事訴訟的偵查程序,將經由檢察官提起肇逃公訴。因此,針對肇事逃逸刑責和解的部分,是無法成立的。
雖然肇逃屬於非告訴乃論案件,無法因雙方達成和解就直接撤告,不過如果能得到被害人原諒,雙方達成和解的話,對於在檢察官處分或法院判決結果上,會相較有空間去爭取自身的最佳利益喔!
(1)肇逃和解好嗎?肇事逃逸可以私下和解嗎?
並非遇到肇逃案件就一定要選擇和解處理,若當事人對事故發生並不知情,而且有充分的客觀證據足以舉證,即代表有機會爭取肇事逃逸不知情不起訴的空間!
因此,建議若遇上肇逃案件的話,建議可以先尋求專業律師評估個案,再進一步決定是否需要採取和解之程序。
另外,在決定要採取肇事逃逸和解時,當事人雙方請不要自行私下和解處理,以避免造成自身權益受損!
無論是委由專業律師協助雙方擬定肇事逃逸和解書,或是選擇自行到鄉、鎮、市區公所請調解委員協助處理都可以,經調解委員會製作之調解筆錄,於法院核定後,其效力等同法院判決。
(2)肇事逃逸和解還會吊銷駕照嗎?
由於吊銷駕照此一罰則為行政處罰,與雙方是否已達成肇事逃逸和解無關,因此肇事逃逸已和解仍會吊銷駕照。
關於肇事逃逸吊扣、吊銷駕照的詳細罰則,可參照《道路交通管理處罰 條例第 62 條》之規定內容:
- 肇事但無人傷亡而逃逸者:吊扣其駕駛執照 1 個月至 3 個月。
- 肇事使人受傷而逃逸者:吊銷其駕駛執照。
- 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而逃逸者:吊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
5. 遇到對方肇事逃逸的處理流程
通常在生活中遇到肇事逃逸時,身為當事人大多會遇到以下兩種情境,因此以下律師將透過這兩種情境切入,為大家說明遇到肇事逃逸的處理流程:
情境一:在車禍發生當下,不幸遇到對方肇事逃逸該如何處理?
停車打雙黃燈,再下車於適當位置放置警告標識
記得一定拿出警告標識(如三角警示牌),放在車後方 30 公尺至 100 公尺處(可以依據當下路況與車速判斷適當位置,車速越快就放越遠),以避免妨礙交通而導致再次發生事故。
詳實記錄事故當下相關資訊
交通事故發生後,請務必詳實記下發生地點與時間、肇事者車種與車牌號碼、現場有無人員傷亡等資訊,以便後續報案說明。
撥打 110 報案,並留在事故現場等候員警處理
針對一般交通事故,為了應警察人員蒐證、調查之需,必須暫時保留現場情狀,並且立即撥打 110 報案,如現場有人傷亡則先打 119 叫救護車!接著請務必留在事故現場等候警員抵達處理,等待期間千萬不要挪動車輛,請保持現場樣貌以利警察採證,但可以先自行拍照蒐證。
靜待處理單位掛號通知
肇事逃逸現場處理或受理報案後,處理單位會先以雙掛號通知肇事車主,再與駕駛人約時間調查。並另以電話通知報案當事人同時到案説明,處理時間約需 10 日至 15 日,故報案人應留下本人詳實之聯絡電話號碼,並靜待處理單位掛號通知。
處理後留意肇事逃逸時效
如果在事故後順利找到肇事者,則請留意肇事逃逸時效,根據肇事逃逸的追訴權時效,無論造成輕傷、重傷或是死亡,肇事逃逸時效都是 20 年。因此,如果事發後過了 20 年,都沒有經由檢察官提起肇逃公訴, 或是當事人直接提起告訴、自訴,就沒辦法再追究肇事逃逸罪的刑事責任。
情境二:如果是自己不小心撞到人,事後收到涉嫌肇事逃逸通知,又該如何爭取自己的最佳利益呢?
無論如何都必須要到案說明
無論自己是否故意、有無過失,都建議必須要好好處理並到案說明。由於肇事逃逸罪屬刑事案件,依《刑事訴訟法第 75 條》規定,若被告經合法通知,且無正當理由而不到案說明,依法得拘提。
誠實配合調查與出庭
請務必誠實配合警詢的筆錄製作、出庭,以及後續檢調單位的偵查。如果第一時間面對這種狀況不知所措的話,也可以先尋求相關法律諮詢,或者直接尋求律師陪同出庭,以利後續擬定訴訟策略,及爭取無罪或是緩刑的可能性。
盡可能與對方和解
如果能得到被害人原諒,雙方達成和解的話,對於在檢察官處分或法院判決結果上,相對較有空間去爭取自身最佳利益!無論是委由專業律師協助雙方擬定肇事逃逸和解書,或者是選擇自行到鄉、鎮、市區公所請調解委員協助處理都可以,但千萬不要當事人雙方自行私下和解處理,以避免造成自身權益受損。
6. 遇到肇事逃逸的注意事項
- 舉凡遇上任何交通事故,最好直接停車並報警處理
- 肇逃和解可以到鄉、鎮、市、區公所聲請民事調解
- 不知情卻涉及肇事逃逸者,建議尋求專業律師評估個案狀況,協助擬定訴訟策略,以利爭取理想處分結果
- 在車禍發生的當下,認為對方並無大礙,就擅自離開事故現場
- 當事人雙方自行私下和解處理肇事逃逸案件
⚠️ 最後,如果當事人對事故發生並不知情,並且有充分的客觀證據足以舉證,即有機會爭取肇事逃逸不知情不起訴的空間! 若遇到上述情境的肇逃案件,建議可以先尋求專業律師評估個案,再進一步決定是否需要採取和解之程序。
以上是關於肇事逃逸的介紹,如果對於肇事逃逸還有任何疑問,或是還有其他關於肇事逃逸罪的法律權益問題,歡迎點擊下方與我們聯絡,我們將提供免費的法律諮詢,竭力協助維護你的權益。
參考法條與資料
- 刑法 第41條
- 刑法 第185-4條
- 刑法 第284條
- 刑事訴訟法 第75條
- 行政罰法 第26條
-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第62條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雷皓明 律師
喆律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