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損罪照價賠償要賠多少?刑責重嗎?執業律師來解答!
本文將詳細介紹毀損罪構成要件、毀損罪是刑事還是民事案件,並說明提告流程、追 訴期、需準備的證據、毀損罪賠償及和解金額怎麼談……等,最後也會分享許多生活案例供大家參考,讓大家完整了解毀損罪法律定義!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4-09-18 更新
林冠宇 律師
內容認證
1. 什麼是毀損罪?有什麼成立要件?
(1)毀損是刑事還是民事案件?
「毀損罪」屬於刑事,但被害人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被告及其他應負賠償責任的人回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毀損行為也會涉及到民事責任,事實上同時涵蓋了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
(2)毀損罪在刑法中的定義
其實毀損罪不是單一法條規定的罪名,而是刑法第三十五章「毀棄損壞罪」的總稱,處罰對象包含毀損文書、毀壞建築物、礦坑、船艦,以及毀損器物等行為。以下我們就分別列點,並舉出對應的法條,來看法律是如何定義毀損罪的。
- 毀損文書罪
刑法第352條:「毀棄、損壞他人文書或致令不堪用,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
毀損文書罪是指故意毀損、隱匿或偽造他人的文書、圖表等重要文件,使之無法達到其原本的使用或證明功能。此罪行侵犯了文書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嚴重時可能對個人或企業產生重大的法律後果。
- 毀壞建築物、礦坑、船艦罪
刑法第353條:「毀壞他人建築物、礦坑、船艦或致令不堪用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未遂犯罰之。」
這一罪行涉及故意毀壞建築物、礦坑、船艦等固定結構或設施。此行為不僅可能造成經濟損失,還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所以即使是未遂犯也會處罰哦!
- 毀損器物罪
刑法第354條:「毀棄、損壞前二條以外之他人之物或致令不堪用,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毀損器物罪是最常見的毀損罪,有時也稱「一般毀損罪」或「普通毀損罪」,是指故意或重大過失毀損他人物品的行為。這類罪行涵蓋了所有非建築物的物品,包括日常使用的各種器具和設備。
但如果只是不小心把別人的原子筆摔斷水,這樣也會被抓進去關嗎?事實上,一般毀損罪並不會處罰過失毀損的狀況,這部分我們會在下一段裡更詳細地說明。
- 間接毀損罪
刑法第355條:「意圖損害他人,以詐術使本人或第三人為財產上之處分,致生財產上之損害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間接毀損罪涉及通過間接的方式導致他人財物受損的行為。例如,一個人可能未直接毀損財物,但採取了導致該財物毀損的行為,如切斷供水導致植物死亡。這種間接的損害也可以構成刑事責任,具體情況需評估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
- 債權毀損罪
刑法第356條:「債務人於將受強制執行之際,意圖損害債權人之債權,而毀壞、處分或隱匿其財產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有些財閥在被法院定罪後,為避免財產遭強制執行,而迅速脫產或是把錢轉到海外。這條罪名的立法緣由,就是希望避免債權人的債權被惡意毀損,導致最後收不到債款的窘境。
此外,由於脫產經常無法一人達成,還需要旁人協助,倘若有意識地幫助債務人營造沒有錢償還債務的假象,達到「不用償還債務」的目的,根據刑法第31-1條規定:「因身分或其他特定關係成立之罪,其共同實行、教唆或幫助者,雖無特定關係,仍以正犯或共犯論。但得減輕其刑。」即使協助者並非債務人,甚至非親非故,也可能會因為是「共犯」而受罰。
(3)毀損罪的構成要件是什麼?不小心弄 壞別人的東西也算嗎?
由於毀損罪的類型相當多,我們以下就用大家最常遇到的毀損器物罪(也稱一般毀損罪)當成舉例,說明符合怎樣的構成要件,就有成立毀損器物罪的可能。
客觀要件
-
毀棄
讓器物不見,或是造成嚴重的損害,以致完全失去原來的功能。例如: 把別人的手機摔壞後,完全不能開機,螢幕也四分五裂。 -
損壞
讓器物的外觀產生巨大變化,使物品的可用性降低。例如: 把別人的手機摔壞後,螢幕裂開,但仍然可以觸控及通話。 -
致令不堪用
雖然外觀可能沒有差異,但藉由其他方式,造成器物失去特定功能。例如:傳病毒連結別人,別人點開後手機中毒,導致無法再使用。
只要行為人造成以上三種結果的任何一種,就可能符合毀損罪的客觀要件。此外,器物的毀損嚴重程度將交由法官判定,若只是非常細微的傷痕,或是毀損結果幾乎不影響物品功能,那可能會因為「違法性不足」,而無法成立毀損罪。
主觀要件
行為人有「故意毀損器物」的意圖。由於毀損罪不罰過失犯,若當事人能證明自己在毀損當下是不小心的過失毀損,就不會成立毀損罪。但要注意的是,即使毀損罪不成立,被害人仍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對方賠償器物損毀所造成的損失。
2. 毀損罪是告訴乃論嗎?和解金額怎麼談?
(1)毀損罪是告訴乃論還是非告訴乃論?
根據刑法第357條規定:「第三百五十二條、第三百五十四條至第三百五十六 條之罪,須告訴乃論。」除了毀壞建築物、礦坑、船艦罪之外,其餘毀損罪都需要被害人主動提起告訴,檢察官才會展開調查。此外,由於是告訴乃論,若被害人事後願意撤告也是可以的。
(2)毀損罪的追訴期有多久?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37條規定:「告訴乃論之罪,其告訴應自得為告訴之人知悉犯人之時起,於六個月內為之。」
告訴乃論的追訴期為六個月內,意思就是受害人必須在「知道案件發生」的 六個月內提起告訴。舉例來說,倘若「手機被他人故意摔壞」,就必須在知道這件事情的六個月內向地檢署提起告訴。
此外,如果是在「不知道」案件發生的情況下,或是始終找不到損害器物的行為,那麼追訴期的計算,就是事件發生的十年內。倘若已經過了十年,才發現東西被他人損毀或終於找到損毀的兇手,也都已經不能向地檢署提出告訴了哦!
(3)毀損罪的損害照價賠償、和解金額怎麼算?
依據毀損的東西價值不同、毀損嚴重程度不一,損害賠償跟和解金額要看當事人的損失來決定,無法提供一個公定價格。
但若大家在煩惱和解金額怎麼談,我們提供一個民法213-1條作為參考依據:「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所以,在談和解金額時,最少可以要求對方賠償損害復原所需的金額。例如對方把窗戶打破,和解金額就可以是工錢和材料費的加總。 如果想知道自己或對方的要求是否合理?法院可能會判賠多少金額?因為涉 及法律上比較專業的判斷,建議大家可以預約律師諮詢,以確保自己的權益哦!
3. 毀損罪提告流程
蒐集證據
收集所有可能的證據來證明毀損行為的發生,包括照片、影片、被毀損的器物等。此外,由於主觀意圖在法庭會有較多爭議,若有能證明對方為「故意毀損」的關鍵證據,將對成立毀損罪有很大的幫助。
尋求律師協助
尋找專業律師協助,了解案件的可行性、是否符合構成要件、提告程序及可能的法律後果。
到案發地點的派出所報案
警察做完筆錄後會展開調查,若認為案件事實有觸法的可能,會再移送檢察署。
檢察官偵查
檢察官接獲案件後會展開偵查,並依據案件事實和證據,決定是否要起訴行為人。
法院審理
待檢察官提起訴訟後,法官會再視狀況,裁判犯罪成立與否,和量刑程度。
4. 提告毀損罪的注意事項
- 蒐集並保存所有可能會用到的證據
- 尋求律師的幫助,確認自己能爭取的權益
- 用和解金額敲竹槓,漫天索價
5. 毀損罪的生活案例
(1)噴漆算不算毀損罪?
隨著社會觀念的的不同,法官對於噴漆是否影響物品正常功能使用的看法正在逐漸轉變。在士林地方法院94年度易字第1032號判決中,有名男子於一名房東家的鐵捲門噴漆洩憤,被警方找到後移送法辦。但法院認為,鐵捲門遭噴漆後仍可正常使用,不影響與門外隔絕、防盜等用途,因此男子獲判無罪。
但在台中高分院110年度上易字第507號判決裡,法官提到美觀也是器物能否繼續使用的判斷依據之一。所以若鐵捲門事後還要洗掉噴漆,並重新漆過、整理才能使用,就可能構成毀損罪。
而不管法官認為噴漆是否影響美觀,隨意噴漆的行為都會侵害他人財產權,而產生民事賠償責任。物主可以向行為人請求清潔或重新上漆等費用,所以即使在刑事上獲得不起訴處分或無罪判決,也不影響物主要求對方進行損害賠償的權利!
(2 )停車被別人A到,可不可以提告毀損罪?
如果發生停車被A到的狀況,可依照一般車禍時的SOP處理方式,先不要移動車體、報警並通知保險公司,之後保險公司會依據保險類型和損害程度,計算可以理賠的金額。
此外,若是在私人停車場被撞,但由於並非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範之一般道路,所以不會按照一般交通事故的流程處理。警方雖然可協助進行採證、記錄,並開立事故登記三聯單,但不會分析事故肇責比例,更不會提供初判表給當事人。
所以如果想以毀損罪提告那個A到你車子的人,或是向他請求損害賠償,記得要第一時間要趕緊蒐證,拍照存證或調閱停車場的監視器畫面,否則若找不到人,保險公司又認定不需理賠的話,可能就要自己負擔復原的費用嘍!
(3)貨到付款不取貨,可能構成間接毀損罪?
如果買家不取貨,賣家雖然要自行吸收運費,但並不會因為不取貨的行為,導致商品毀壞或不能使用,之後依然可以轉售給他人。因此,在一般情況下,不取貨雖然會造成賣家部份損失,可能牽涉民事的損害賠償責任,但並不符合毀損罪的構成要件。
然而,倘若買家持續且大量地惡意棄單,賣家也有證據可以證明此事,則可能構成間接毀損罪,此外還可能面臨被平臺列入黑名單,及其餘民事責任。所以千萬別以為在網路世界就能為所欲為,還是要維持好自己的信譽呀!
參考法條與資料
- 刑法 第31-1條
- 刑法 第352條
- 刑法 第353條
- 刑法 第354條
- 刑法 第355條
- 刑法 第356條
- 刑法 第357條
- 民法 第213-1條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林冠宇 律師
翊宇律師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