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犯還是誤會?你真的了解「詐欺幫助犯」嗎?
在詐騙集團橫行、手法升級的時代,連「求職面試」都成了陷阱。有年輕人收到LINE訊息,被高薪吸引應徵,結果一不小心就成了詐騙共犯——把帳戶借給人、幫忙收貨、寄送包裹,表面看似打工,在法律上,這些動作很可能被認定是「協助詐騙」,面臨刑事責任!跟著律師一起揭開「詐欺幫助犯」的真相,看清這場潛藏你我身邊的法律風暴!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08-13 更新

黃柏榮 律師
內容認證
1. 你沒騙人,卻一樣被抓?帶你認識詐欺幫助犯!
所謂詐欺幫助犯,就是指在詐欺犯罪過程中提供協助,但並非直接實施犯罪行為的人。他們可能只是提供一個帳戶、協助聯繫、幫忙轉發訊息,甚至只是當個順手的跑腿,但這些行為,通通有可能被法院認定為「協助詐欺」的關鍵一環。
別再天真地以為「只是幫忙而已」。在刑法的眼裡,只要你的行為讓詐騙變得更順利、更容易完成,就可能被冠上「幫助犯」的帽子。
所以,當你接到那種開高薪卻要求提供帳戶、寄送包裹的「神秘打工」時,務必三思——你不是在賺快錢,而是一步步把自己推向犯罪邊緣!
(一)讓對方信錯,就要負刑責?拆解詐欺罪怎麼成立的!
根據《刑法》第339條,詐欺罪的法律定義為利用不實訊息或隱瞞重要事實,造成他人認知錯誤而交付財物。這是一種讓人誤以為是真的、心甘情願把財產雙手奉上的犯罪。別以為你只是開個小玩笑、略過一個真相,就能全身而退,事實上,你可能已經踩中紅線、誤觸刑責!
那到底什麼樣的行為會構成詐欺罪?這裡四點關鍵你絕對不能不懂:
- 行為人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
- 利用不實訊息或隱瞞重要事實
- 致使他人陷於錯誤
- 因而交付財物
特別是第二點與第三點最容易在現實生活中悄悄發生,像是幫人賣東西卻隱瞞產品缺陷、假裝是官方客服哄騙帳密、用話術誤導朋友幫忙匯款,這些行為通通都有可能讓你不知不覺踩線。
你可能覺得自己只是說說話、只是「借用一下」人脈,但一旦造成他人金錢損失,而且你從中得利或讓別人得利,就有可能構成犯罪實質的「不法所有」目的,法律根本不會放過你。
現在詐騙套路千變萬化,從投資、交友、代購到徵才,連親友介紹都有可能是陷阱。別傻傻當人情世故,最後卻成為法律上的「加害者」。
這一條看似平凡的法律,背後藏著千萬故事與鐵窗人生。你有沒有無心犯錯?你有沒有被人利用?關鍵都藏在你講出去、藏起來的那句話。
(二)幫助犯是什麼?背後關鍵條件一次揭露!
你沒當主謀、沒出面行騙,甚至沒動手做什麼——但法院卻說你有罪?這不是誤會,而是你可能已經成了法律上的「幫助犯」!
所謂幫助犯,就是犯罪現場背後那雙默默推動齒輪的手。你或許沒親自下場作案,卻替犯案者開路、助攻、掩護、打點後勤,讓整個詐騙流程變得更加順利。這些行為,通通都有可能讓你被冠上「幫兇」的身分。
而根據法律的規範,幫助犯是否成立,必須符合以下三大構成要件:
- 明知他人實施犯罪行為
- 提供協助或便利
- 犯罪行為因而得以進行或完成
這三點只要全部湊齊,就算你沒騙人、沒碰錢,也可能被法院認定是共犯!
尤其在詐欺案件裡,幫助犯出現的型態千變萬化,像是出借帳戶、收款轉帳、代寄包裹、製作文書、招攬被害人、扮演「信任橋梁」、甚至只是在LINE群組裡「順手轉發一則訊息」——這些你以為的小事,法律都看得一清二楚!
別再以為只有主嫌才會有事。只要你的行為有助於詐欺流程的完成,不論你拿了多少錢、知不知道整盤局,就有可能構成幫助犯,依刑法負擔刑責。
2. 小心!你可能已經不知不覺成了詐欺幫助犯!
現代詐騙案件層出不窮,手法日益狡猾,讓不少人誤打誤撞淪為「幫兇」。你以為自己只是「幫個忙」,其實可能已踩上法律紅線。到底哪些行為最容易讓你陷入詐欺幫助犯的身份?下面這幾種情況,千萬別輕忽。
1.借出個人銀行帳戶,成為人頭帳戶
不少人為了賺點小錢,或被甜言蜜語騙得昏頭,將自己的銀行帳戶、提款卡與密碼交給詐騙集團使用,成了詐騙資金流轉的關鍵節點。這種「幫忙」看似無害,實際上卻是詐欺集團洗錢、轉帳的利器。即使帳戶持有人自稱「不知道有問題」,法律仍可能認定你涉嫌幫助詐欺犯罪。
2.協助製作假文件,助長詐騙陰謀
製作虛假帳冊、合同、報表,讓受害人誤信,成為詐騙集團行騙的利器。你可能以為自己只是「幫個忙」做點文書工作,殊不知這些假文件就是詐騙案中關鍵的催化劑。只要這些文書幫助犯罪得以完成,你也可能被追究刑責。
3.幫忙招攬受害者或參與洗錢活動
如果你被詐騙集團要求拉人頭,甚至協助將不法所得轉移、隱藏來源,別以為這些事跟你無關。這些行為同樣屬於幫助犯罪,法律不會輕易放過。參與這種金錢往來,等同於幫凶,後果可能非常嚴重。
社會上層出不窮的詐騙案例提醒我們,不要輕信任何看似輕鬆賺錢的邀約,也不要隨便借出個人資料和帳戶。只要涉及詐欺犯罪的協助行為,不論程度大小,都可能讓你成為幫助犯,面臨嚴重刑事責任。
3. 一時幫忙成一世麻煩,詐欺幫助犯法律代價超乎想像!
別再天真以為「我沒騙人就沒事」。根據《刑法》,只要你協助詐騙犯完成犯行,就可能吃上和主嫌一樣重的刑責,最高關5年!這不是電影劇情,是活生生的現實。再者,法官雖然可以依照個案狀況酌情減刑,但別忘了,一旦被認定是幫助犯,無論你拿沒拿到錢,都逃不了責任。
法律不只管你有沒有下手,還管你有沒有幫忙!
刑事責任之外,還有一把刀叫「民事賠償」在等你。一旦被認定為詐欺幫助犯,你得和詐騙正犯「連帶賠償」所有被害人的損失。說白一點:他騙錢你陪葬,對方跑了你扛帳,最後錢沒拿到、官司還纏身,人生直接打入冷宮。
那該怎麼辦?一個字:快。
一旦捲入案件,第一件事就是找律師,不要猶豫、不能拖延。專業律師能幫你釐清案情,找出對你有利的證據,爭取減刑或緩刑;更能協助你和被害人談和解,把原本可能壓垮你的賠償壓力降到最低。法律不留情,但你可以為自己爭一線生機。
但說到底,最有效的方式是:別讓自己淪為幫助犯!
保護個資要有「零容忍」態度。身份證、金融帳戶、提款卡資料,絕對不能亂借、亂給。有人開口說幫忙收個款、借張卡,馬上警覺心拉滿。
求職也要睜大眼睛看清楚,別被高薪餌騙了理智。看到工作條件好得太離譜、聯絡方式不正常,就該轉頭就走。記住,真工作不上社群私訊,真公司不上LINE揪人。
一旦聞到犯罪味道,馬上報警,不要拖、不想混過去。你以為是冷靜處理,法院會認定是「心存僥倖」。出事不怕,怕的是你什麼都不做。
畫重點給你:幫助詐欺,不是小事,是大事。法律不會放過你,連錢也不會放過你。
(一)被告詐欺幫助犯怎麼辦?
如果你是「詐欺幫助犯」而不是主謀共犯,那你就還有機會翻盤、減刑、甚至不必關進去! 關鍵就在你怎麼說話、怎麼補救。
關鍵一:配合辦案,打開情報開關!
你知道的那些內幕、流程、關鍵人名,通通拿出來! 主動提供破案關鍵、帶警察找人、協助追查金流,這些都會被法院列入量刑時的「正面評價」,不只加分,甚至有可能讓你免坐牢。
關鍵二:真心悔改,不要嘴硬裝傻!
法院不是看你演戲,是看你有沒有真誠面對錯誤的勇氣。 你要說出後悔的理由、改過的決心,還要用實際行動證明你不是說說而已,才有機會爭取減刑。
關鍵三:主動賠償,補回損失!
如果有能力,補償被害人的損失,是最具說服力的表現。 法官看到你願意承擔責任、實際彌補傷害,對量刑自然會放軟,甚至有可能讓你獲得緩刑。
關鍵四:律師出馬,定位很重要!
別傻傻地自己上法庭扛罪,請律師幫你「劃清界線」才是王道。 好的辯護人會強調你不是主謀、只是從犯,甚至是在不知道全貌的情況下捲入,這可能就是你從刑期5年變成免刑的差別。
關鍵五:說出你背後的故事,讓法官看見人性!
你是不是家裡經濟壓力大? 是不是被情感或人情勒索? 法院不是機器,如果你有特殊的家庭背景、心理狀況或生活困境,勇敢說出來,會成為法官的斟酌依據。
關鍵六:條件符合就爭取緩刑,從頭來過!
判刑未滿兩年、有悔意、有補償、沒有前科? 那你就要積極提出緩刑申請,讓你不用馬上坐牢、有機會用社會勞動或緩起訴處理,這對人生影響極大,絕不能忽略!
參考法條與資料
- 刑法 第339條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黃柏榮 律師
定恆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
熱門文章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