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假算上班嗎?律師定義、勞基法規範與解決方案!
許多勞工朋友常常困惑:公假算上班嗎?根據勞動基準法規定第43條,中央主管機關勞動部有權制定勞工請假的相關標準。勞工請假規則第8條雖然提到公假,但具體事由需要查看不同法令規定。只要員工能找到明確的法定假期條款依據,就可以向公司申請公假。最重要的是,公假算上班嗎的答案是:公假期間雇主必須照常給薪,不得扣薪或影響出勤紀錄。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11-04 更新

雷皓明 律師
內容認證
1. 公假的法律定義與基本概念
當勞工面臨法定義務時,公假制度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機制。這項員工福利措施確保勞工在履行公民責任的同時,不會因此損失工作權益。公假的設立體現了法律對勞工權益的全面保護。
(一)什麼是公假?律師專業解析
公假是指勞工因履行法定義務或參與法定活動而向雇主申請的假期。根據勞基法第43條的授權,勞動部制定了詳細的勞工請假規則。這些規定明確保障勞工的假期工作狀態權益。
律師觀點來看,公假具有以下特徵:
- 強制性:雇主不得拒絕合法的公假申請
- 法定性:基於法律規定而非雇主恩惠
- 保障性:保護勞工履行公民義務的權利
- 給薪性:公假期間雇主應照常給付薪資
(二)公假與其他假別的區別
公假與一般假別存在根本差異。病假是因健康因素請假,事假屬於個人事務處理。特休假則是勞工的年度休息權利。
公假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公益性質。勞工申請公假是為了履行對社會的義務,而非個人需求。這種性質決定了公假在帶薪休假規定中的特殊地位。
主要區別如下:
- 申請理由:公假基於法定義務,其他假別多為個人因素
- 雇主態度:公假不得拒絕,其他假別可能需要協商
- 薪資計算:公假照常給薪,事假通常不給薪
- 請假程序:公假程序相對簡化,證明文件明確
(三)勞基法對公假的基本規範
根據勞工請假規則第8條,公假的基本原則已經確立。然而,具體的公假事由分散在不同法規中。這種設計確保了法律適用的彈性。
常見的公 假事由包括:
- 教育召集:後備軍人參加軍事訓練
- 義消訓練:義勇消防隊員的演習執勤
- 訴訟出庭:作為證人或當事人出庭
- 勞資會議:勞工代表參加法定會議
- 技能檢定:參加政府舉辦的職業技能考試
這些規範確保勞工在履行社會義務時,能夠維持正常的假期工作狀態。雇主必須配合這些法定要求,不得因此對勞工造成不利影響。
2. 公假算上班嗎?薪資計算與權益保障詳解
公假到底算不算上班?這個問題涉及薪資給付和出勤認定的核心概念。根據勞基法規定,公假期間雖然勞工沒有實際提供勞務,但在法律上仍視為正常出勤。這意味著勞工薪資管理必須按照特定標準執行,確保勞工權益不受損害。
理解公假的薪資計算方式,對維護勞資雙方權利義務平衡具有重要意義。本節將詳細說明公假期間的各項權益保障措施。
(一)公假期間的工作狀態認定
公假期間的工作狀態認定是勞工薪資管理的重要環節。雖然勞工實際上沒有到公司上班,但法律上將公假視為「視同出勤」。
出勤紀錄的計算方式
公假期間的出勤紀錄計算有明確標準。雇主應將公假日數記錄為正常出勤天數,不得在考勤系統中標記為缺勤或請假。
出勤紀錄的正確計算影響多項權益:
薪資給付標準
根據勞工請假規則第8條明文規定,公假期間的薪水必須照常發給。這是保障勞資雙方權利義務的基本原則。
薪資給付包含以下項目:
- 基本工資:按原薪資標準全額給付
- 各項津貼:職務加給、交通津貼等照常發放
- 全勤獎金:依內政部函釋不得扣發
- 績效獎金:按既定標準計算給付
雇主若違反薪資給付規定,根據勞基法第79條,可處新台幣2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這項罰則確保勞工薪資管理的合法性。
(二)勞工在公假期間的權利義務
公假期間勞工享有完整的權益保障,同時也需要履行相應義務。了解這些權利義務有助於維持良好的勞資雙方權利義務關係。
勞工的主要權利包括薪資照給、出勤認定、獎金不扣等。相對地,勞工也有義務按規定程序申請公假。
請假程序與注意事項
申請公假需要遵循正確程序。勞工應儘早向雇主提出申請,並準備相關證明文件。
請假程序的重要步驟:
- 事前申請:收到通知後立即告知雇主
- 提供證明:檢附法院傳票或相關公文
- 填寫表單:完成公司請假申請表
特殊情況下,如緊急召集令,勞工可以事後補辦請假手續。重點是要保持與雇主的良好溝通。
雇主的配合義務
雇主在面對公假申請時,負有積極配合的法定義務。這是實現勞工薪資管理公平性的重要環節。
雇主的主要配合義務包括:
- 准假義務:不得拒絕合法公假申請
- 薪資給付:按時足額發放薪資
- 記錄維護:正確登記出勤紀錄
- 權益保障:不得因公假而給予不利處分
違反配合義務的雇主將面臨法律責任。建立完善的公假管理制度,有助於保護勞資雙方權利義務,創造和諧的職場環境。
3. 公假爭議的實務解決方案與建議
當員工需要出庭作證時,關鍵在於判斷案件是否與工作相關。根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函釋,若出庭原因與任職單位有關,雇主應給予公假。例如員工因工作期間遭受性騷擾而需出庭,由於事件與公司相關,應給予公假處理。
國家考試或職業證照考試的公假申請則較為複雜。語言檢定、金融證照等與職務無直接關聯的考試,法律並無明文規定。此時勞資雙方需透過協商建立合理的假期補休政策,避免日後產生爭議。
面對公假爭議時,員工應保留相關證明文件,如法院通知書或考試通知單。若雇主不當拒絕給假或扣發薪資,可向勞工局申訴。建議企業制定明確的公假管理辦法,列明各種情況的處理原則。
預防勝於治療,勞資雙方應建立良好溝通機制。雇主可參考同業做法,制定彈性的假期補休政策。員工則應提前告知並提供必要證明,共同維護和諧的勞資關係。透過相互理解與配合,大多數公假問題都能獲得妥善解決。
參考法條與資料
- 勞動基準法 第43條
- 勞動基準法 第79條
- 勞工請假規則 第8條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 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雷皓明 律師
喆律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
熱門文章
編輯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