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人公司退休金怎麼計算?律師解析舊制、新制差異!
台灣的私人公司退休金計劃依照時間點可分為兩種制度:2005年7月1日前實施的「勞退舊制」,以及2005年7月1日後開始的「勞退新制」。這兩種制度在提撥方式、計算公式和請領條件上有顯著差異。本文將由專業律師角度,深入解析這兩種制度的不同之處 ,包括適用對象、給付標準和實際退休金計算範例。無論您適用哪種制度,或是同時橫跨兩種制度的勞工,都能從中獲得實用資訊,確保自己的退休權益不受損。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07-03 更新

雷皓明 律師
內容認證
1. 台灣私人公司退休金制度概述
了解台灣私人企業的退休金制度,對於規劃個人退休儲蓄至關重要。台灣的退休金制度經歷了從勞退舊制到新制的重大變革,這些變化不僅反映了社會經濟環境的轉變,更體現了對勞工權益保障的進步。
目前台灣採用的是新舊制並行的雙軌制度,每位勞工依據其就業時間和個人選擇,適用不同的退休金計算方式。這種制度設計旨在確保勞工能夠在退休後獲得合理的退休儲蓄保障,維持基本生活品質。
(一)勞退舊制的基本架構與適用對象
勞退舊制於1986年11月1日開始實施,基於《勞動基準法》的規定,採用確定給付制。此制度的特點是退休金完全由雇主負擔,且年資必須在同一事業單位累積。
舊制的適用對象為2005年7月1日前已在同一單位任職,且在2010年6月30日前未選擇轉換為新制的勞工。舊制的退休條件較為嚴格,如工作滿25年以上,或工作15年以上且年滿55歲才能申請退休。
(二)勞退新制的實施背景與特點
勞退新制於2005年7月1日正式實施,是基於《勞工退休金條例》所建立的確定提撥制制度。新制最大的特色是退休金專戶的所有權屬於勞工本人,不會因為換工作而損失年資。
在新制下,雇主每月須為勞工提撥不低於其月薪6%的金額至個人退休年金專戶。勞工也可自願額外提撥1-6%的薪資,此部分可在個人綜合所得稅中扣除,進一步增加退休儲蓄。
(三)新舊制並行的過渡安排
為了平穩過渡,法律允許2005年7月1日前已就業的勞工選擇是否轉換為新制。這些勞工必須在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選擇,否則將自動續用舊制。
對於新舊制並行的勞工,其退休金計算會較為複雜,需要分別計算兩部分的退休金後加總。舊制部分依據勞動基準法計算,新制部分則依據個人退休金專戶的累積金額及其投資收益計算。
這種過渡安排確保了勞工權益不受損失,同時也讓整個退休儲蓄制度能夠順利轉型,為台灣勞工提供更完善的退休保障。
2. 私人公司退休金計算方式詳解
私人公司退休金計算機制的差異,直接影響您退休後的生活品質與經濟保障。無論您是適用舊制還是新制,了解計算方式都能幫助您更好地規劃未來。台灣的退休金計算方法因制度不同而有顯著差異,接下來將為您詳細解析各種計算標準。
(一)舊制退休金計算公式與給付標準
舊制退休金採用基數計算方式,其計算公式為:平均月薪 ×[(工作年資1-15年)× 2基數 +(工作年資第16年起)× 1基數],最高以45個基數為限。這意味著工作年資越長,可獲得的退休金就越多。
舉例來說,一位在同一公司工作30年、平均月薪6萬元的勞工,可領取的退休金計算為:6萬元 ×(15 × 2 + 15 × 1)= 270萬元。這種計算方式特別有利於長期在同一企業服務的員工。
工作年資與基數計算方法
在舊制下,工作年資必須在同一事業單位累積,這是一個重要限制。年資計算精確到月,未滿半年者以半年計,超過半年者以一年計。值得注意的是,基數計算有上限規定,即使工作超過30年,最多也只能計算45個基數。
舊制退休金申請條件與流程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勞工可申請舊制退休金:工作25年以上;工作15年以上且年滿55歲;或工作10年以上且年滿60歲。申請時需向雇主提出書面申請,雇主應於收到申請後30日內發給退休金。
請注意,退休金請求權自退休之次日起,因5年間不行使而消滅,因此務必在期限內提出申請。
(二)新制退休金計算方法與月提撥率
新制退休金採用提撥制,計算公式為:月薪 ×(6%+勞工自願提繳率)× 年資 × 12個月,再加上累積運用收益。這種方式更注重個人帳戶的累積與投資收益。
以月薪6萬元、工作30年且無自願提繳的勞工為例,可領取的新制退休金約為:6萬元 × 6% × 30年 × 12個月 = 129.6萬元(不含投資收益)。實際金額會因投資績效而有所增減。
雇主強制提撥與自願提撥說明
在私人公司退休金計劃中,雇主必須強制提撥勞工每月工資的6%至勞工的個人退休金專戶。除此之外,勞工可自願額外提撥1-6%的退休金,且此部分可在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扣除,享有稅賦優惠。
個人退休金專戶管理與收益
新制下的個人退休金專戶由勞保局統一管理,每年至少有一次收益分配。專戶保證最低收益不得低於當地銀行二年定期存款利率,提供基本保障。勞工可透過勞保局網站或APP隨時查詢專戶餘額與收益狀況。
(三)新舊制度優缺點比較分析
舊制的主要優點是基數計算方式可能讓長期在同一公司工作的勞工獲得較高的退休金。然而,其缺點是年資不可攜帶,一旦轉換工作,年資就必須重新計算。
相比之下,新制的最大優勢是年資可攜帶,退休金專戶屬於勞工個人所有,不會因轉換工作而損失。但新制的提撥率固定,若沒有額外自願提撥,退休金總額可能較低。此外,投資風險部分由勞工承擔,收益表現會影響最終金額。
(四)退休金權益保障與規劃建議
了解並保障自身退休金權益是每位勞工的必要功課。勞工可定期透過勞保局e化系統或臨櫃查詢退休金帳戶狀況,確保雇主按時提撥。若發現雇主未依法提撥,應立即向勞工局申訴維護權益。
對橫跨新舊制的勞工,建議妥善保存工作年資證明,以便日後申請退休金時使用。根據內政部2023年公布的資料,國人平均壽命達79.84歲,若65歲退休,至少需準備15年的生活費用。
單靠勞退與勞保難以應付退休生活所需,尤其面對通貨膨脹和醫療支出增加的風險。 及早規劃個人退休儲蓄計畫至關重要,可考慮多元化投資組合,如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或購買個人退休年金保險。
勞工也可利用自願提繳退休金的稅賦優惠,每月提撥薪資6%內金額可享所得稅減免。退休規劃不僅是財務問題,也包含生活方式調整。建議在退休前幾年開始培養興趣愛好,建立社交網絡,為退休生活做好全面準備。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雷皓明 律師
喆律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
熱門文章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