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薪低報追溯期有多久?律師教你保障自身權益!
在台灣職場中,高薪低報問題一直困擾著許多勞工朋友。當雇主實際支付的薪資高於向勞保局申報的金額時,不僅侵害了您的權益,更可能讓您在退休金、勞保給付等方面蒙受巨大損失。本文將從法律角度深入剖析追溯期限問題,提供您實用的自保策略。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06-24 更新

雷皓明 律師
內容認證
1. 認識高薪低報的常見手法與影響
了解高薪低報的運作方式及其對勞工造成的多層面影響,是保障自身權益的第一步。高薪低報現象在台灣職場中屢見不鮮,雇主透過各種手法規避法定責任,不僅侵害勞工當下的權益,更可能影響其長遠的生活保障。
雇主進行高薪低報的主要動機在於大幅降低人事成本。根據勞工保險條例規定,雇主須負擔勞工保險費的70%,政府補助10%,而勞工僅需負擔20%。因此,若能降低勞工的投保薪資,雇主便能相應減少自身的財務負擔。
(一)企業高薪低報的典型方式
在實務上,企業常採用以下幾種手法進行高薪低報:
- 僅按底薪申報:雇主只將基本薪資納入投保金額,刻意忽略各項津貼、獎金等其他工資項目
- 「非工資」名義支付:將部分薪資以交通補助、績效獎金等名義支付,藉此規避納入投保薪資的義務
- 固定低投保級距:無論實際薪資如何調整,始終以最低投保級距申報勞工薪資
- 低報工時或薪資:對部分工時或計時人員故意低報工作時數或實際薪資水平
這些手法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降低雇主應負擔的勞健保費用及勞工退休金提撥金額。然而,這種短視的做法不僅違反法律規定,最終可能導致更嚴重的法律後果和賠償責任。
(二)對勞工權益的多重損害
高薪低報對勞工造成的損害遠比表面所見更為深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保險給付減少:勞工的生育給付、傷病給付、失業給付及職災給付等,均按投保薪資計算,低報導致勞工在需要時無法獲得應有的保障
- 退休金權益受損:勞退金提撥是依據申報薪資計算,低報會導致退休金累積不足,影響勞工晚年生活品質
- 資遣費計算不足:資遣費是按平均工資計算,高薪低報會直接影響勞工離職時應得的補償
- 信用評估受影響:申請房貸等金融服務時,銀行可能參考投保薪資紀錄,低報可能影響勞工的信用評估
根據勞保條例第72條規定,勞工在知悉高薪低報後30日內,可依勞基法第14條第6款規定不經預告終止契約,並有權要求雇主賠償因此所生的損失。此外,雇主還將面臨短少負擔保險費金額四倍計算之罰鍰。
面對高薪低報的情況,勞工應及時了解高薪低報追溯期的相關規定,以便在適當時機採取行動,保障自身合法權益。了解這些法律保障機制,是每位勞工應具備的基本知識。

2. 高薪低報追溯期的法律規定與計算方式
(一)勞基法規定的追溯期限與時效
根據民法第125條,一般債權請求權的時效為15年。然而,勞工請求工資的權利適用較短的時效期間。依民法第126條第1項規定,工資請求權的時效為5年。
在高薪低報的情況下,不同請求項目的追溯期限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