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討精神賠償?惡意資遣一定要懂這幾個關鍵!
別讓惡老闆說開除就開除!被不當解僱或非法解雇,不代表你只能摸摸鼻子走人。工作沒了?尊嚴不能丟!懂得用對方法反擊,不只討回你的薪水,連精神賠償都能讓對方心驚膽跳。今天就教你如何把不公變成勝利的開始!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07-22 更新

鍾欣紘 律師
內容認證
1. 被開除還要忍?搞懂惡意資遣,保住你的權益!
在台灣,惡意資遣可不是老闆一句「不適任」就能打發的。當雇主沒有正當理由,硬是炒掉員工,這不只是冷血,更是明目張膽違法。對被害的勞工來說,這不只是一份工作的損失,而是對生計的重創、對尊嚴的踐踏。
下一步該怎麼做?立即了解自身權利,把「不公平」變成「翻身」的開始!
(一)你不是績效差,是遇上惡意資遣!勞工必懂的警訊!
當公司拋出一張冷冰冰的資遣通知,你真的只是「績效不佳」或「組織重整」這麼簡單嗎?真相可能不只如此。所謂的惡意資遣,已成為部分企業暗藏的手段,讓勞工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代罪羔羊。
什麼叫惡意資遣?就是雇主沒有正當理由,卻單方面把你掃地出門。它不只是一紙解雇,更是對法律和人性的雙重踐踏。
你可能會發現幾個明顯的警訊:
- 雇主拿不出任何合理開除你的理由,只是空口說白話
- 資遣方式明顯違反勞動契約或勞基法的基本保障
- 不僅經濟上陷入困境,還讓你的精神承受巨大壓力
- 甚至暗藏職場霸凌、不當管理,或其他令人髮指的非法手段
別再當沉默的受害者。當你面對這樣的待遇,不要懷疑、不要退縮,因為法律賦予你反擊的權利。找出證據、尋求專業協助,替自己討回應有的公道,讓違法的雇主付出應得的代價!
(二)別傻傻被開除!常見的惡意資遣手法一次看清!
當老闆不再是你的後盾,而成了出招的對象,惡意資遣的劇本往往悄悄展開。很多勞工還搞不清楚怎麼回事,就被「溫水煮青蛙」一路逼上斷頭台。
別再被話術矇騙,這些情況都是惡意資遣的經典伎倆:
第一,報復或歧視
當勞工站出來爭取應有權益、揭發不當行為,或身份屬於特定族群時,部分老闆竟選擇惡意報復或歧視,用解雇來「滅聲」。
第二,假裝合理,實則無理解僱或逼辭
有些公司表面理由冠冕堂皇,說什麼「組織調整」或「績效不佳」,實際上沒有半點正當理由,甚至逼員工自己遞辭呈,好逃避賠償。
第三,違法調職,變相逼退
還有雇主違法變更工作地點或職務,把人調到遙遠或不適任的單位,讓員工進退兩難,只能被迫離職。
第四,削減工時或砍薪
更惡劣的是,無故減少工作時間或工資,讓勞工收入驟減,生活陷入困境,目的就是讓你撐不下去,自行走人。
(三)職場黑暗?勞基法一盞照亮你前路的燈!
在職場打拚,不怕自己不努力,就怕遇上無良老闆。為了守護勞工不被惡意開除,勞動基準法早就設下防火牆,讓雇主不能隨意炒人。
根據《勞基法》第11條與第12條的明文規定,雇主必須符合特定條件才能終止勞動契約。像是勞工有實施暴行或重大過失、嚴重違反勞動契約等,才有正當理由說再見。如果只是單方面說你不適任、或以模糊理由要你走人,恭喜他,這很可能已經違法!
當權益遭踐踏,千萬別默默吞下去!只要雇主違反規定,勞工可以直接向地方政府的勞工行政部門提出申訴,也可以尋求工會支援,勇敢提起訴訟,正面迎戰。
2. 職場受害者反擊!惡意資遣精神賠償大作戰!
在台灣,當老闆不講武德,硬是用惡意資遣把你掃地出門,你可別以為只能認賠離場。除了討回經濟損失補償,你還能依法請求精神慰撫金,替自己的名譽和尊嚴討個公道!
惡意資遣,不只是砍掉你的工作,更是重擊你的人格與名譽。根據民法的保障,只要雇主的行為已經傷害到你的人格權,你有權請求精神賠償。這不只是金錢的補償,更是一種正義的伸張,讓不良雇主知道,隨意開除人不是沒代價!
別再當沉默的受害者。記住,你失去的,不只是工作,還有尊嚴。而法律,正是你討回一切的利器!
(一)不只是薪水!勞工精神損害也能用法律討回!
很多人以為被無情炒掉,只能忍痛吞下去,但真相不是這樣。民法早就替勞工準備好對抗無良雇主的武器,不只是經濟損害,精神賠償也能討回來。
根據《民法》第195條,如果雇主的不當行為侵害到你的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甚至是其他人格權益,而且情節重大,就算你的損失不是金錢,也可以請求賠償精神慰撫金。
換句話說,惡意資遣、職場霸凌或任何不法打壓,只要造成你的心靈創傷,老闆就必須買單。
別再當逆來順受的受害者。勇敢站出來,善用法律賦予的權利,為自己討回應有的尊嚴與補償。精神賠償不只是金額,更是對惡行的正義審判!
(二)精神賠償不靠喊價,法律怎麼評估看這裡!
當老闆惡意開除你,不只丟掉工作,心靈重創的代價更不能白白承受。別以為精神慰撫金是隨意喊個天花亂墜的數字,法院有一套標準,讓無良雇主付出該付的代價。
法院在決定金額時,會把幾個關鍵因素一併考量:
- 雇主惡意資遣的動機和手段。 越惡劣,賠得越多。
- 勞工的名譽和精神損害程度。名譽掃地、情緒崩潰?都算數。
- 雙方的經濟能力和社會地位。有錢老闆想欺壓弱勢?法院看得一清二楚。
- 其他相關情節。例如霸凌、造謠、甚至逼迫勞工離職的招數。
過去判例早有明示。某件知名案例中,雇主編造不實理由炒掉員工,不只讓對方丟了工作,更重創名譽。法院最終判決,雇主須支付30萬元精神慰撫金,正義得以伸張。
記住,精神賠償不只是金錢,它是尊嚴的價值,也是對不法行為的回擊。不要怕,不要忍,該討的絕不手軟!
3. 不是說走就走!勞工自救SOP報你知!
遇到惡意資遣,千萬別自認倒楣。被不公平炒魷魚,不代表只能啞巴吃黃蓮。你有武器、有權利,該出手時就要出手!
第一步,證據蒐好蒐滿,別讓老闆嘴巴說了算
當雇主聲稱依《勞基法》某條開除你時,他必須提出具體理由。你的任務,就是蒐集一切反證。
比方說,你剛告知懷孕沒幾天就被約談資遣,這種「巧合」背後的惡意心態昭然若揭。除了反證,還要收集任何可能的歧視言詞或行為證據,哪怕是主管的一句話或一封簡訊,未來都可能是關鍵武器。
第二步,善用調解或提告,別被嚇住
先考慮申請勞資爭議調解。這是在勞動局或相關主管機關進行,由第三方調解員協助雙方談判。調解成功後,若雇主不履行,你可以直接聲請法院強制執行。
如果調解破局,就果斷提起民事訴訟,確認僱傭關係存在。在訴訟期間,即使雇主拒絕受領勞務,勞工仍有權請求雇主給付工資。還有,別忘了你的退 休金。在僱傭關係存續期間,雇主必須依法提繳退休金到你的個人專戶。如果他裝傻或故意拖延,你可以提起「補提繳退休金之訴」,確保自己的老本不會被A走。
若你已經不想再踏進這家公司,也能改請求資遣費、未付的加班費、勞退損失,甚至要求開具非自願離職證明,為申請失業補助鋪路。
第三步,別忍,別退,別讓不公變成常態
這不只是爭一份薪水,而是為自己爭回尊嚴。每一個挺身而出的行動,不只是保護你自己,更是在制止更多惡意資遣繼續發生。
記住,職場上,沉默不是美德,反擊才是正義!
提告公司前先停看聽,這四個重點一定要懂!
準備對雇主提告,不是拍拍胸脯就能衝,打官司之前,這四件事你一定得搞清楚,才能站穩腳步,打贏這場正義之戰。
第一,先問專業,別硬衝
如果協調破局,想進法院大戰,務必先找勞工局打聽看看能不能申請訴訟補助或法扶律師。畢竟訴訟程序專業又複雜,我們見過不少案例,明明站得住腳,卻因不熟程序、不會舉證,反被打敗。
第二,絕對不要隨便簽「自願離職」
被公司要求簽自願離職?千萬、千萬不要輕易落筆。這一簽,在訴訟時會讓你陷入超級被動。如果雇主說是解雇,一定要求他明確寫出解雇原因和適用的法律條款,別給對方留下任何操作空間。
第三,想確認僱傭關係?行動要做足
如果你想主張自己還是公司的人,絕對不能直接不去上班。就算雇主拒絕你打卡上工,也要留下證據證明你願意提供勞務。例如每天去公司門口打 卡、傳訊息、甚至在臉書打卡留紀錄,這些細節可以在法庭上成為你最強的武器。
第四,非自願離職證明別漏拿
雇主如果拒發非自願離職證明,失業補助會卡關。這時可以透過勞資爭議程序,申請「受理證明文件」來代替證明書。申請時記得註明「要求非自願離職證明」。但注意,如果後來認定你其實不是非自願離職或重返工作,領的失業給付必須退還。
想打這場仗,不只是情緒出征,還得策略先行。準備周全,讓你的正義不只是喊口號,而是能堂堂正正站上法庭,討回屬於自己的公道。
這世界不總溫柔,但你可以選擇不被傷害。整理好證據,帶著勇氣上路,替那個努力過的自己,討回一個公正的句點。如果還有法律其他相關疑慮,或是想了解更多法律相關知識,都歡迎點擊下方免費諮詢按鈕!
參考法條與資料
- 民法 第195條
- 勞基法 第11條
- 勞基法 第12條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鍾欣紘 律師
益承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