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通緝可以工作嗎?律師:撤銷通緝這樣做!
被通緝並不代表完全喪失工作權,但確實會面臨諸多限制和風險。通緝狀態下,您可能難以通過公司的背景調查,某些需要身分證明的工作也將無法勝任。此外,一旦在工作場所被逮捕,不僅會影響個人形象,也可能導致失業。本文將從法律專業角度分析 被通緝者的工作權保障,並提供具體建議,說明如何正確處理通緝狀態,以便盡快恢復正常生活。無論您是被通緝者本人、家屬,或是雇主,了解這些資訊都能幫助您做出更明智的決定,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風險。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07-23 更新

雷皓明 律師
內容認證
1. 被通緝的法律定義與影響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4條規定,通 緝是指對正在「逃亡」或「藏匿」之被告,法院或檢察機關以通知或公告的方法,向全國檢察官、司法警察機關表示,得逕對之為拘提或逮捕之強制處分。簡單來說,一旦被通緝,執法人員有權力隨時將您逮捕並解送至相關司法機關。
(一)什麼情況會被通緝?
被通緝並非無緣無故發生,通常是因為當事人在司法程序中有特定行為導致。了解這些情況有助於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麻煩,也能幫助已被通緝者理解自身處境。
刑事案件通緝
刑事案件是通緝最常見的來源。當被告有下列情形時,可能被發布通緝令:
- 未依傳票到庭:收到法院或檢察署的傳票後,無正當理由未按時出席
- 保釋期間逃匿:獲准保釋後,違反保釋條件或刻意逃避司法程序
- 判決確定後潛逃:法院判決確定後,被告逃避刑罰執行
- 羈押中脫逃:在羈押期間逃脫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通緝沒有固定期限,除非案件已過追訴時效或通緝被撤銷,否則通緝狀態將持續存在。這意味著即使多年後,被通緝者仍可能被逮捕歸案。
民事案件通緝
嚴格來說,民事案件的被告不適用通緝的規定。然而,民事案件中的被告仍可能面臨其他形式的強制措施:
- 拘提:法院可能對無正當理由不到庭的當事人發布拘提令
- 管收:對於有履行能力但故意不履行義務的債務人,法院可能裁定管收
- 限制出境:為確保債務履行,法院可能限制債務人出境
雖然民事案件不會導致通緝,但相關強制措施同樣會對個人自由和工作權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當您考慮「被通緝可以工作嗎」這個問題時,了解民事與刑事程序的差異尤為重要。
通 緝對個人權益的影響相當廣泛,不僅限制人身自由,還可能影響:
- 金融交易受限,銀行帳戶可能被監控或凍結
- 無法辦理護照或被限制出入境
- 求職困難,特別是需要背景調查的工作
- 社會關係緊張,面臨親友質疑與壓力
- 心理壓力增加,長期處於被追捕的恐懼中
2. 被通緝可以工作嗎?權益與限制
(一)工作權的法律保障
從法律角度而言,被通緝並不等同於完全喪失工作權。我國憲法第15條明確保障人民的工作權,即使是被通緝者,這項基本權利在法理上仍然存在。
然而,實際情況卻複雜得多。被通緝者在工作上面臨的主要限制包括:
- 身分證明問題:大多數正式工作需要提供身分證明文件,而被通緝者往往難以完成這一步驟
- 背景調查障礙:許多企業會進行背景審核,通緝紀錄可能在此環節被發現
- 特定行業限制:某些行業有明確規定不得聘用有前科或被通緝者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公務員、金融業、教育業、保全業等特殊行業,法規明確禁止聘用有前科或被通緝的人員。這些限制不僅是雇主的選擇,更是法律的明確規定。
(二)雇主查詢前科與通緝的權限
在台灣,一般雇主並沒有直接查詢應徵者是否有前科的法定權力。個人資料保護法對此有嚴格規範,雇主不得任意收集超出工作需求的個人資訊。
不過,特定情況下雇主仍可能得知應徵者的通緝狀態:
- 特殊行業的合法查核:如金融業、教育業等有法定查核機制
- 要求應徵者提供良民證:雖有爭議但仍為常見做法
- 公開資訊的間接查詢:某些通 緝資訊可能已公開可查
- 警方到工作場所執行逮捕:這可能導致雇主間接得知員工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雇主查詢權限有限,但若被通緝者在工作場所被逮捕,不僅對個人造成極大困擾,也會影響企業形象和工作環境,甚至可能導致雇主對該員工的信任危機。
(三)隱藏身份求職的風險與後果
有些被通緝者可能選擇隱瞞身份進行求職。這種做法雖然短期內可能成功獲得工作機會,但伴隨著嚴重風險:
- 法律風險加重:隱瞞身份可能構成詐欺或其他不法行為,導致額外的法律責任
- 突然被逮捕:在工作場所被逮捕不僅尷尬,還可能影響未來的量刑考量
- 職業發展受限:無法參與需要身份驗證的培訓、升遷或出差活動
- 心理壓力巨大:長期生活在被發現的恐懼中,嚴重影響心理健康
一旦隱藏身份被揭露,不僅會立即失去工作,還可能面臨雇主的民事求償。更嚴重的是,這種行為可能被法院視為規避法律的態度,在後續審判中不利於量刑的考量。
綜合來看,雖然法律上被通緝者的工作權並未完全被剝奪,但實際操作上確實困難重重。最理想的解決方式,仍是盡快面對並解決通緝問題,才能真正保障自己的工作權益,重返正常的職場生活。
3. 如何撤銷通緝狀態?專業建議
(一)主動向法院或檢察署報到的流程
主動報到比被動等待逮捕更為有利,可大幅降低被羈押的風險。若您因故未能出席法院 傳喚而被通緝,應儘快採取行動。 主動向法院或檢察署報到的流程包括:
- 確認通緝機關 - 先確認是哪個法院或檢察署發布的通緝令
- 準備相關證明 - 如未收到傳票的證明或其他有利證據
- 前往報到 - 親自到發布通緝的機關報到並說明情況
- 接受訊問 - 誠實回答檢察官或法官的問題
- 聲請撤銷通緝 - 提出撤銷通緝的正式聲請
檢察官會根據您的解釋進行評估。若確認您是因不小心未能出庭,且認為沒有羈押必要,則可能依法撤銷通緝。 撤銷通緝後,務必索取「歸案證明」。由於系統更新需要時間,建議隨身攜帶此證明至少1至2週,以防在臨檢時被誤認為仍在通緝中。
(二)聘請律師協助處理的優勢
面對通緝案件,聘請專業律師協助處理有諸多好處。律師不僅了解法律程序,更能為您提供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聘請律師的主要優勢包括:
- 專業評估 - 律師可提前評估案情,準備最有利的辯護策略
- 有效溝通 - 律師能以專業身份與檢察官或法官溝通,增加撤銷通緝的可能性
- 權益保障 - 律師會陪同您報到,確保您的權益不受侵害
- 替代措施 - 律師可協助具保、責付等替代羈押的措施
即使您擔心被通緝可以工作嗎的問題,律師也能提供專業建議,幫助您在解決通緝問題的同時,盡可能維護工作權益。
(三)聲請和解或調解的程序與技巧
對於某些案件,特別是由民事糾紛引起的刑事案件,聲請和解或調解是解除通緝的有效途徑。成功的和解不僅可能撤銷通緝,還能徹底解決案件。
和解或調解的程序通常包括:
- 表達和解意願 - 與對方或其代理人聯繫,表達和解意願
- 協商解決方案 - 討論賠償金額或其他解決方式
- 達成和解協議 - 簽署正式的和解協議書
- 提出撤回告訴 - 向法院或檢察署提出撤回告訴聲請
和解時的技巧與注意事項:
- 誠懇道歉,表達真誠的歉意和改過的決心
- 提出合理的賠償方案,不要過於苛刻或敷衍
- 若經濟能力有限,可提出分期付款的建議
- 確保和解協議內容明確,避免日後產生爭議
無論選擇哪種方式撤銷通緝,都應避免隱藏身份求職等規避法律的做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恢復正常生活的正確途徑。 撤銷通緝後,您將能夠重新獲得自由,不再擔心隨時可能被逮捕的風險。這是重建正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礎,也是維護個人權益的必要步驟。
參考法條與資料
- 憲法 第15條
- 刑事訴訟法 第84條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雷皓明 律師
喆律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
熱門文章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