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闖民宅是公訴罪嗎 ? 定義、提告,律師一次說清楚!
許多人都想知道私闖民宅是公訴罪嗎?答案是不是。根據我國刑法規定,私闖民宅屬於「告訴乃論」的罪名,而非公訴罪。這表示必須由被害人主動提出告訴,檢察官才能進行追訴。刑法第306條明確規定,無故侵入他人住宅或建築物者,可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由於這是刑事犯罪的一種,但需要被害人提告才能啟動司法程序。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11-03 更新

雷皓明 律師
內容認證
1. 私闖民宅的法律定義與構成要件
要判斷某個行為是否構成私宅入侵,必須先掌握法律上的具體定義與要件。刑法對於侵入他人住宅的行為有明確規範。每個人都應該了解這些法律界線,才能保護自己的權益。
當我們談到非法入侵時,法律上有嚴格的認定標準。這些標準不只保護住宅所有人,也讓一般民眾清楚知道哪些行為可能觸法。
(一)刑法第306條無故侵入住宅罪的規定
刑法第306條明文規定:「無故侵入他人住宅、建築物或附連圍繞之土地或船艦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這是私宅入侵的核心法條。
法條中的「無故」二字很重要。這表示如果有正當理由進入,就不構成犯罪。比如說,郵差送信、瓦斯工人檢查管線,這些都有合法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罪名不只適用於住宅。建築物、附連圍繞的土地,甚至船艦都在保護範圍內。法律的保護範圍比一般人想像的更廣泛。

(二)構成私闖民宅的必要條件
要構成非法入侵罪,必須同時滿足四個重要條件:
- 有侵入、隱匿或留滯的行為:不只是進入,連躲藏或拒絕離開都算
- 沒有正當理由:無法提出合理的進入原因
- 場所符合法定範圍:必須是住宅、建築物或附連圍繞的土地、船艦
- 明知無權進出而 故意為之:知道自己沒有權利還是故意進入
這四個條件缺一不可。如果其中任何一個條件不成立,就不會構成犯罪。舉例來說,如果有人誤以為那是公共場所而進入,就可能不符合第四個條件。
「隱匿」和「留滯」也是重要概念。隱匿是指躲藏在他人住宅內。留滯則是指被要求離開後仍然不走。這些行為都可能構成私宅入侵。
(三)住宅範圍的法律認定標準
法律上的「住宅」定義很具體。住宅是指供人起居飲食等日常生活所使用的空間。不管是透天厝、公寓或套房,只要有人居住就算住宅。
「建築物」的範圍更廣。只要周圍有牆壁、上面有屋頂,可以遮蔽風雨的建築都算。辦公室、工廠、倉庫都在保護範圍內。
「附連圍繞的土地」需要特別說明:
- 必須附連或圍繞住宅建築物:不能是獨立的空地
- 要有明確的圍籬設施:圍牆、籬笆、壕溝或鐵絲網等
- 顯示私人所有的意圖:讓人知道這是私人土地
舉例來說,住家前院如果有圍牆,就屬於受保護的範圍。但如果只是空地沒有任何圍籬,就不算附連圍繞的土地。
船艦也在法律保護範圍內。不管是遊艇、漁船還是貨船,非法入侵都可能觸法。這個規定保護了船主的財產權和隱私權。
2. 私闖民宅是公訴罪嗎?罪名性質完整解析
關於私闖民宅是否為公訴罪的問題,涉及刑法上告訴乃論罪與公訴罪的重要區別。許多民眾在遭遇私闖民宅事件時,常常不清楚後續的司法程序該如何進行。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侵入住居罪為告訴乃論,並非公訴罪。這個分類對於案件的處理方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一)告訴乃論罪與公訴罪的根本差異
告訴乃論罪是指必須由被害人提出告訴,檢察官才能進行追訴的犯罪類型。相對地,公訴罪則是檢察官可以主動偵辦的案件。
在告訴乃論罪的情況下,被害人擁有決定權。如果被害人不提出告訴,即使事實確實發生,檢察官也無法主動起訴。
這種設計反映了立法者對於個人隱私權的尊重。私闖民宅案件往往涉及個人居住空間的侵犯,法律認為應該由被害人自行決定是否追究。
(二)侵入住居罪的法律地位
刑法第306條的侵入住居罪明確規定為告訴乃論。這意味著被害人必須在知悉犯罪事實後六個月內提出告訴。
告訴期間的限制是為了避免案件拖延過久,同時也給予被害人充分的考慮時間。超過告訴期間後,就無法再透過司法程序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被害人也可以在告訴後撤回告訴。一旦撤回,檢察官就必須停止偵查程序。
(三)檢察官職權介入的例外狀況
雖然侵入住居罪原則上為告訴乃論,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檢察官仍可能依職權介入。例如,當案件涉及其他公訴罪時。
如果私闖民宅行為同時構成竊盜、恐嚇或傷害等公訴罪,檢察官就可以一併偵辦侵入住居的部分。這時候司法程序會因為其他罪名而啟動。
另外,當案件涉及公共利益或社會秩序時,檢察官也可能主動關注。不過這種情況相對少見,大多數私闖民宅案件仍需要被害人主動提告。
3. 私闖民宅的提告程序與實務操作
當遭遇私闖民宅事件時,掌握正確的提告程序是保護 自身權益的關鍵。被害人需要在第一時間採取適當的法律行動,才能確保案件得到妥善處理。本章節將詳細說明從報案到提告的完整流程,幫助您了解如何有效維護自身權益。
(一)報案流程與證據蒐集要點
發現有人私闖民宅時,應立即撥打110報警或前往就近派出所報案。報案時要詳細說明事發經過、時間地點,以及侵入者的特徵描述。警方會製作筆錄並進行現場勘驗。
證據蒐集是案件成功的關鍵因素。監視器錄影畫面是最直接有力的證據,應立即調取並妥善保存。如果現場有目擊者,要盡快取得證人證詞並記錄聯絡方式。
現場遺留的物品同樣重要。任何侵入者留下的物證都應避免觸碰,等待警方處理。指紋腳印送驗比對可以提供科學鑑識證據,有助於確認侵入者身分。
(二)刑事告訴與民事損害賠償
私闖民宅案件可以同時進行刑事告訴和民事求償。刑事部分是追究侵入者的刑事責任,而民事部分則是要求賠償所受損害。兩者程序獨立進行,互不影響。
刑事告訴需要向警察機關或檢察署提出。由於無故侵入住宅罪屬於告訴乃論案件,被害人必須主動提出告訴。告訴時要準備相關證據資料和詳細的事實陳述。
民事損害賠償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賠償範圍包括財產損失、精神慰撫金等。即使刑事案件尚未結案,民事訴訟也可以先行進行。
告訴期限與法律時效
告訴乃論案件有嚴格的時效限制。被害人必須在知悉犯罪事實後六個月內提出告訴,逾期就無法追訴刑事責任。這項罰則規定非常重要,千萬不可忽視。
時效的起算點是從知悉犯人時開始計算。如果當下不知道侵入者是誰,時效會從確認身分時開始起算。建議儘早提出告訴,避免超過 法定期限。
撤回告訴的條件與效力
由於侵入住居罪屬於告訴乃論案件,雙方可以進行和解。行為人可以主動與被害人溝通,針對造成的困擾與損害進行賠償協商。一旦達成共識並完成賠償,被害人可以簽立和解書與刑事撤回告訴狀。
撤回告訴有明確的法律效力。一旦撤回,檢察官就不能繼續偵查或起訴。即使案件已經由檢察官起訴後進入法院審理階段,告訴人仍然可以撤回告訴。
和解協商時要注意保護自己的權益。建議在律師協助下進行談判,確保賠償金額合理且和解條件完整。和解書的內容要詳細明確,避免日後爭議。
(三)委任律師的必要性評估
是否需要委任律師協助,要根據案件複雜程度來判斷。如果事實清楚、證據充分,被害人可以自行處理簡單的報案程序。但遇到複雜情況時,專業律師的協助就很重要。
以下情況建議委任律師:案件涉及多人或複雜法律關係、需要進行民事求償、對方有律師代理、或者不熟悉相關罰則規定和法律程序。律師可以協助蒐集證據、撰寫法律文件,並在法庭上為您辯護。
委任律師雖然需要支付費用,但可以大幅提高勝訴機會。專業律師熟悉法律程序和實務操作,能夠為您爭取最佳的法律結果。在決定是否委任律師時,要綜合考慮案件重要性和經濟能力。
4. 刑責認定與居民自我保護指南
根據台灣法院實務判決統計,私闖民宅案件通常判處10至50日拘役。法院會依個案情況調整刑度,若行為人有竊盜前科或屢次侵入他人住宅,刑責可能加重至兩個月以上有期徒刑。深夜侵 入單身女性住處等惡劣情節,也會成為法官量刑考量因素。
大多數侵入住宅案件都有機會易科罰金,避免入監服刑。這項規定保障了居民權益,讓輕微案件能以金錢代替自由刑。民眾應了解這些法律後果,既能保護自身權利,也能避免觸法。
居民可透過多種方式加強自我保護。安裝監視器、門禁系統能有效嚇阻入侵者。遇到可疑人員應保持冷靜,優先確保人身安全。若發現有人無故進入住宅範圍,應立即報警並保全相關證據。
平時建立良好的鄰里關係也很重要。鄰居間相互照應,能及時發現異常狀況。記住保護居民權益不只靠法律,日常防範措施同樣關鍵。透過了解相關法規和實用防護方法,每個人都能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更安全的居住環境。
參考法條與資料
- 刑法 第306條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雷皓明 律師
喆律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