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錄音當證據的法律風險:當心自己成為被告!
許多人在處理私人爭議 時,往往會悄悄錄音來作為自我保護的手段。但偷錄音是合法的嗎?違法的錄音能作為合法證據使用嗎?本文將由專業律師為您釐清這些疑問!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4-09-12 更新
劉薰蕙 律師
內容認證
快速跳轉目錄
1. 偷錄音合法嗎?
(1)怎樣才能確保對話錄音是合法的?
錄音可作為維護個人權利與保全證據的方法之一,根據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29條第3款規定:「監察者為通訊之一方或已得通訊之一方事先同意,而非出於不法目的者,不罰。」由此可見,如果要將錄音作為證據使用,必須確保錄音目的合法,主要用途應是保全證據。
此外,若想要錄取對話作為法律證據,必須自己是對話的參與方,或至少得到參與對話一方的明確同意。這樣做才能合法地錄製對話過程,以確保錄音活動在法律範疇之內,免除法律責任。
(2)怎麼避免違法錄音?律師教你!
關於這個問題應該根據案件的具體類型來決定!雖然偷錄音有時候能夠作為證據使用,但這樣做同時也存在著違法的風險。因此,是否應該採用偷錄音的方式,需要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來評估相關的法律風險。
以下是律師建議的評估項目:
-錄音的環境
你是否在一個公開的場合進行錄音?還是在一個私密的空間?是面對面對話還是通過電話交流?例如,在開放的街道上進行錄音,可能因為侵犯隱私較少而被法院考慮到,從而有可能被判定為合法。
-
案件的類型
在刑事案件中使用秘密錄音作為證據的可能性通常較高,而在民事案件中,如婚姻不忠情況下的秘錄,往往可能不被接受為證據。因此,了解案件的具體類型對決定是否進行錄音至關重要。 -
錄音的目的
法院通常會對「自我保護」的理由給予肯定,例如在解決爭議或是防範傷害和毀損時進行錄音。在這些情況下,秘密錄音不僅可能是合法的,還可以作為法庭證據使用。
法律如何界定「不法目的」?
至於什麼情況下的錄音不算是「不法目的」,法律沒有給出具體定義,這通常由法官根據具體案件的情況來判斷。
(3)電話錄音合法嗎?
根據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24條第1項以及第29條第3款,如果錄音的目的不是出於非法原因,那麼這種行為通常是免於懲罰的。重要的是,若錄音涉及的不是自己與他人的對話,而是第三者之間的通話,則必須事先獲得至少一方的同意,如果沒經過同意,私下錄音,按照刑法第315條之1第2款,通常會被認為是違法行為。
(4)非公開對話的錄音會違法嗎?
不一定違法,但按照刑法第315條之1第2款來看,未經同意私下錄音通常會被認為是違法行為。
2. 違法錄音也能當證據嗎?
(1)證據在訴訟中的證據能力
在法庭審理中,「證據能力」是一個關鍵考量,即判斷某證據是否符合法律規範,能否被採納為裁判的依據。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6條,法官對於透過非法手段獲得的證據,如逼供、詐欺或疲勞審訊等,必須予以排除,不得作為定罪的依據。這條法規的核心在於保障被告的合法權益,確保司法公正。
至於偷錄的對話能否作為證據,在法界存在一定的爭議。偷錄音的行為可能會在某些情況下被法院接受,但這種做法也存在觸犯法律的風險。尤其是在談判或通話中秘密錄 音來蒐集證據的行為,在我國的民事和刑事審判中,對於此類證據的接受度存在差異。各類案件中,是否接受偷錄的音檔作為證據,法院會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和相關法律規定進行判斷。因此,當事人在考慮使用這類證據之前,必須謹慎評估其可能帶來的法律後果。
(2)刑事法院:證據可能有效
依據最高法院在104年台上字1789號、103年台上字419號、及97年台上字734號的刑事判決案例,私下錄音所得的對話記錄被確認具有證據效力。
這意味著,透過秘密錄音手段所獲得的對話紀錄,可以在法庭上被接受作為證據使用,且法官可以依此證據來判定被告的有罪與否。這些判決凸顯了在特定情況下,私下錄音的證據能夠對法庭判決產生重要影響。
(3)民事法庭:情況可能有所不同!
我國民事法院處理私人錄音的證據能力時,其態度往往不如刑事案件那麼明確。
由於民事案件主要涉及財產或身分等問題,其性質並不如刑事案件那般嚴重。法院在考慮是否允許使用偷錄音作為自我保護的證據時,會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作出判斷。如果案情較為輕微,且使用偷錄音的必要性不高,法官通常會判定這類錄音不可作為證據。
例如,在涉及妨害家庭的賠償訴訟中,法院會評估是否有重大侵害對方隱私的行為,特別是涉及私密生活或性生活的情形。即使為了索取賠償的目的可能正當,法院也可能認為沒有必要透過偷錄音來達成,因此這類錄音在該案件中不會被接受作為證據。
另一方面,如在名譽權侵害(例如誹謗或侮辱)的案件中,當公共場合的對話被錄音時,對個人隱私的侵犯程度較小,且由於侮辱性言辭可能瞬間消失,這種情況下偷錄音可能被視為相對合理。因此,在這類案件中,使用偷錄音作為證據的可能性較大。
參考法條與資料
- 刑法 第315條之1第2款
- 刑事訴訟法 第156條
-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 第24條
-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 第29條第3款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劉薰蕙 律師
劉薰蕙律師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
熱門文章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