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害肖像權的構成要件有哪些?律師解析判斷標準
在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您的照片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他人使用。當別人未經您同意使用您的照片,這是否構成侵害肖像權?肖像權到底是什麼?需要符合哪些條件才能主張權利受損?本文將由專業律師角度,詳細解析肖像權侵害的判斷標準,包括未經同意使用、公開散布行為以及營利目的使用等要素。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06-27 更新

雷皓明 律師
內容認證
1. 肖像權的法律定義與保護範圍
(一)肖像權的基本概念
所謂「肖像」,從法律角度來看,是指「利用繪畫、雕塑、攝影等方式所形成的人物像」。不論是全身、半身或僅有臉部,只要畫面中出現了人物的五官,都屬於肖像的範疇。
肖像權(portrait rights)指的是每個人對於自己肖像(五官容貌長相)要不要使用、製作、公開的決定權。這是一種專屬於個人的權利,除了授權外,不能移轉給第三人享有,屬於「一身專屬權」。
值得注意的是,肖像權僅適用於真實存在的人物,虛構人物並不具有肖像權(但可能受到著作權的保護)。當他人未經同意使用您的肖像,可能構成侵犯肖像權的行為。
(二)肖像權在台灣法律中的地位
肖像權在台灣法律體系中有其獨特性。與平等權、財產權、名譽權等權利不同,肖像權並未被單獨以法條明確規範,但這並不意味著肖像權不受法律保護。
在台灣的法律實務中,肖像權被視為民法上的「人格權」。人格權是保障個人維持生存、能力所需的基本權利,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名譽權等,肖像權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雖然沒有專門的法條,但肖像權受到民法第18條、第184條及第195條的保護。法院在諸多判決中都已明確承認肖像權的存在,確立了其在台灣法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2. 侵害肖像權的構成要件分析
隨著社交媒體普及,肖像權侵害情形日益複雜,需從法律角度分析其構成要件。根據台灣法院的實務判決,侵害肖像權的行為可歸納為三大類型,每一類型都有其特定的判斷標準。當 這些要件被滿足時,法律即認定構成肖像權侵害,可能引發民事甚至刑事責任。
法院在審理肖像權案件時,會綜合考量行為人的主觀意圖、使用方式以及對當事人可能造成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行為人主觀上沒有侵權意圖,客觀上若符合侵權要件,仍可能被認定侵害他人肖像權。
(一)未經同意使用他人肖像
未經同意使用肖像是侵害肖像權最基本也最常見的形式。無論是透過拍照、錄影、繪畫或雕塑等方式製作他人肖像,只要未取得當事人同意,即可能構成侵權。
例如,在捷運上看到陌生人長相特別,未經許可拍下照片,即使沒有公開分享,也已侵害其肖像權。法院判決指出,肖像權的保護不僅限於公開使用的情況,製作行為本身若未經授權,已屬侵權行為的開端。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公共場所,他人的肖像仍受法律保護,不能以「在公共場所沒有隱私期待」為由,任意拍攝並使用他人肖像。
(二)公開使用或散布行為
將他人肖像放在大眾能夠接觸的平台上傳播,構成公開使用他人肖像的侵權行為。這類行為在現今網路時代尤為普遍,包括在社群媒體、新聞報導、電視節目或印刷品中使用他人肖像。
當你將朋友合照上傳至臉書或Instagram,若未取得照片中所有人的同意,可能已侵害他人肖像權。特別是當照片被設定為公開,任何人都能瀏覽時,侵權的程度更為明顯。
法院在判斷公開使用行為時,會考量散布的範圍、接觸的人數以及是否造成當事人的困擾或損害。即使只是在小型群組中分享,若未經授權使用肖像,仍可能構成侵權。
(三)營利目的之使用情形
將他人肖像用於商業用途,是侵害肖像權中情節較為嚴重的類型。這類行為不僅侵害了當事人對 自身肖像的控制權,還可能使行為人從中獲利,因此法院通常會判處較高的賠償金額。
未經授權使用肖像進行營利活動,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獲利,都可能構成侵權。常見的營利使用情形包括商業廣告和商品包裝與宣傳兩大類。
商業廣告的使用
在廣告中使用他人肖像是最典型的營利性侵權行為。無論是平面廣告、電視廣告還是網路廣告,若未經當事人同意使用其肖像,即使經過修改或美化,仍構成侵權。
廣告主和廣告公司在使用任何人物肖像前,都應取得明確的書面授權,以避免可能的法律風險。
商品包裝與宣傳
將他人肖像印製在商品包裝、宣傳冊或其他商業文宣上,同樣屬於營利目的的侵權行為。這類使用不僅可能誤導消費者認為當事人代言或推薦該產品,還直接將他人肖像商品化。
即使只是將他人照片作為設計元素或背景使用,若未取得授權,仍可能被認定為侵害肖像權。
3. 肖像權侵害的法律責任與自我保護
當肖像權受到侵害時,受害人可依據民法第184條及第195條請求損害賠償。這些賠償分為兩類:財產上損害和非財產上損害。藝人或公眾人物因肖像具商業價值,較易證明具體經濟損失;一般民眾則多以精神損害為主。
法院判定侵害肖像權損害賠償時,會評估侵害行為是否達「情節重大」的程度。判斷標準包括使用方式、散布範圍、持續時間及對當事人名譽的影響等。賠償金額則視雙方社經地位、知名 度及經濟能力而定。
為保護自身肖像權,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 參與活動前確認肖像使用範圍,仔細閱讀同意書條款
- 發現未授權使用時,立即保存證據並要求下架
- 協商無效時,尋求法律途徑解決
- 社交媒體分享照片時保持謹慎,避免被濫用
了解肖像權的法律保護機制,能有效預防侵害並在權益受損時維護自身權利。面對侵害肖像權的情況,及時蒐集證據並尋求專業法律協助,是確保獲得合理賠償的關鍵。
參考法條與資料
- 民法 第18條
- 民法 第184條
- 民法 第195條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雷皓明 律師
喆律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
熱門文章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