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確性原則是什麼?律師解析立法違憲關鍵!
明確性原則要求法律必須清楚明確,讓人民能夠理解並預測自己的行為後果。它包含兩個面向:法律明確信原則要求行政機關依循的法律必須規範明確;授權明確性原則則要求授權行政機關訂定命令的母法,應就授權範圍具體規定。這項原則是法律保留原則的下位概念,雖然沒有被具體化為特定法條,卻在憲法解釋與行政法實務中扮演關鍵角色。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07-29 更新

雷皓明 律師
內容認證
1. 明確性原則的定義與憲法地位
法律明確性原則源自於對公權力的制約,是現代民主法治國家的核心要求之一。此原則指的是行政機關依循法律進行行為時,這個法律必須規範明確;若法律授權行政機關自行訂定命令,則授權母法應就授權範圍具體規定。
明確性原則是法律保留原則的下位概念,雖然沒有被具體化為任一法律條文,但作為對「制定規範行為」的要求,它 屬於不成文的憲法要求。這項原則本於法治國原則,確保行政行為具備可預測性,讓人民能夠妥善規劃生活。
(一)明確性原則的法理概念與源起
明確性原則的核心理念來自西方法治思想的發展歷程。當法律過於模糊不清時,執法者將擁有過大的裁量空間,可能導致權力濫用,侵害人民權益。
這項原則要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時必須做到:
- 使用清晰、精確的文字表述
- 避免過於抽象或含糊的規定
- 確保一般人民能夠理解法律含義
- 明確界定法律適用範圍
這不僅是對立法技術的要求,更是對法律本質的根本期待,體現了法治國家對人民權利的尊重。
(二)明確性原則在台灣憲法體系中的地位
在台灣憲法體系中,明確性原則雖未明文規定,但已透過大法官解釋確立其憲法地位。它被視為憲法第23條法律保留原則的延伸與具體化,同時也是憲法第8條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的重要內涵。
大法官多次在解釋中強調,限制人民自由權利的法律必須明確,否則將違反憲法保障基本權利的精神。特別是在以下領域,明確性原則的審查更為嚴格:
- 刑事法律規範
- 行政處罰條款
- 涉及人民財產權的法規
明確性原則已成為台灣憲政實踐中審查法律合憲性的重要標準之一,確保法律能夠兼顧國家管理需求與人民權益保障。
2. 司法實務中的明確性原則應用案例
司法實務中對明確性原則的應用,反映了憲法對立法權的制衡機制。當法律條文過於模糊或賦予行政機關過大裁量空間時,司法機關便可能透過違憲審查宣告其無效。在台灣,大法官透 過憲法解釋建立了審查標準,並在多項重要案例中適用明確性原則,為立法技術提供了具體指引。
(一)大法官解釋中的明確性原則標準
台灣大法官解釋已建立了評估法律是否符合明確性原則的具體標準。根據釋字第432號、第521號及第594號等解釋,審查重點在於「受規範者所得理解的意義」及「司法審查者所得確認的範圍」。法律條文雖不必鉅細靡遺,但必須讓人民能夠預見其行為的法律後果。
值得注意的是,大法官也認為專業領域的法律可使用較專業的用語,但一般性法律則應使用一般民眾能理解的文字,以確保法律的可預測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