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搜違法嗎?律師解析法律紅線與可能的刑責!
在社群媒體時代,肉搜已成為許多人進行網路公審的慣用手法。透過搜尋引擎和各種線上資源,肉搜者能迅速找出特定對象的個人資訊,並加以散布。然而,這種看似簡單的行為,其實隱藏著法律風險。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05-21 更新

雷皓明 律師
內容認證
1. 何謂「肉搜」?常見肉搜情境有哪些?
近年來,隨著社群媒體和網路論壇的蓬勃發展,「肉搜」這個詞彙也越來越常出現在大眾視野。所謂的肉搜,就是利用網路上的各種資訊,去搜尋和拼湊出特定人物的身分和個人隱私。這種行為不僅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更可能演變成網路霸凌,對受害者造成嚴重的傷害。
(一)肉搜的定義與內容
肉搜的過程通常是這樣的:有人在網路論壇或社群媒體上發布一則貼文,內容可能是一張照片、一段影片或一些文字描述。接著,其他網友開始在網路上搜尋相關資訊,試圖找出貼文中提到的人物是誰。他們會查找該人的社交媒體帳號、個人網站、新聞報導等,從中獲取更多線索。當搜集到足夠多的資訊後,就能拼湊出該人的真實身分。
肉搜所揭露的個人隱私,可能包括:
- 真實姓名和照片
- 家庭住址和電話
- 工作單位和職務
- 社交關係和感情狀態
- 過往的言行舉止
這些資訊一旦被公開,可能會對當事人的生活和聲譽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二)網路公審事件頻傳 肉搜成為關鍵催化劑
近年來,台灣發生過不少起因於肉搜的網路公審事件。每當重大社會案件發生,總會有一群「鍵盤偵探」在網路上展開調查,試圖找出加害者的身分。他們往往會在 PTT、Dcard 等網路論壇發布嫌犯的照片和個人資料,引發更多網友加入肉搜的行列。
這種網路公審的風氣,已經到了令人憂心的地步。有些網友在留言中對嫌犯和其家人進行謾罵和人身攻擊,甚至揚言要對他們施以私刑。這種言論不僅悖離法治精神,更可能催生真實世界中的暴力事件。網路霸凌的受害者,往往需要花上大量時間來處理那些對他們不實的指控,有些人甚至因此罹患憂鬱症等心理疾病。
2. 肉搜涉及哪些法律問題?小心觸犯「個資法」!
肉搜行為看似簡單方便,卻可能隱藏著許多法律風險。在未經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透過網路蒐集個資並加以利用,很容易觸犯個人資料保護法。這些非法取得的個人資訊,包括姓名、照片、聯絡方式等,一旦被揭露或散布,將對當事人造成莫大困擾。
依據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非法蒐集個資與利用個資的行為,最高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亦得併科新台幣100萬元以下罰金。面對如此嚴重的刑責,從事肉搜的網友們務必謹慎以對。
(一)肉搜者可能面臨刑事責任與民事求償
除了觸犯個資法,肉搜還可能衍生其他法律問題。若是在肉搜過程中,散布不實謠言或揭露隱私,導致當事人名譽受損,甚至造成精神上的創傷,肉搜者可能還需負擔誹謗罪的刑責,以及民事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
值得注意的是,提告肉搜相關的刑事罪名,必須在得知被害事實的6個月內為之,否則可能因告訴期間已過而無法究辦。至於民事求償,則應於知悉受害後的2年內提出,且距離受害時點不得超過5年,才不會因為時效已過而喪失權利。
面對肉搜所引發的種種法律問題,民眾應提高警覺,切勿輕易參與或散布不實訊息,以免觸法。同時,若不幸成為肉搜的受害者,也要及時採取法律行動,以維護自身權益,並遏止惡意肉搜行為的蔓延。
3. 防範肉搜維護隱私 律師教您這樣做
面對網路肉搜的潛在風險,民眾應提高警覺,積極保護個人隱私。律師建議平時使用網路時要格外小心,避免公開過多的個人資訊,如住址、電話、工作地點等。善用社群平台的隱私設定,限制只有親朋好友才能瀏覽您的貼文和照片,可以有效降低被肉搜的機會。
一旦不幸遭到肉搜,切記要保持冷靜,第一時間進行截圖蒐證,記錄下所有侵權的網頁和言論,然後立即向警方報案。此外,尋求專業律師的法律諮詢也很重要,他們可以評估您的案件,提供法律意見,協助您提告維權。
透過適當的法律程序捍衛自身權益,不僅可以制止不法的肉搜行為,也能向社會大眾傳達尊重他人隱私的正確觀念。讓我們共同努力,營造一個更加安全、理性、友善的網路環境。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雷皓明 律師
喆律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
熱門文章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