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謠罪被告怎麼辦?律師教你蒐證與應對方案!
當您突然收到造謠罪的指控時,心情一定非常緊張和不安。實際上,造謠罪在法律層面相當複雜,主要涉及刑法第310條的誹謗罪規定。根據法規,構成要件包括「意圖散布於眾」、「指摘或傳述」和「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散布假訊息可能觸犯多種罪名,包括誹謗罪、妨害信用罪等。本文將以友善的方式,從專業律師角度為您詳細解析法律構成、蒐證策略與應對方案。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11-12 更新

雷皓明 律師
內容認證
1. 認識造謠罪的法律構成要件與刑責
(一)造謠罪的定義與適用範圍
在台灣法律中,並沒有獨立的「造謠罪」條文。惡意散布謠言的行為主要透過其他相關罪名來處理。最常見的就是透過刑法第310條的誹謗罪來規範。
誹謗罪的適用範圍相當廣泛。無論是在社群媒體上發文、私人群組聊天,或是公開場合的言論,只要符合法律要件,都可能構成犯罪。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轉發他人的不實訊息,也可能承擔法律責任。因此,在分享任何資訊前,都應該先查證其真實性。
(二)刑法第310條誹謗罪與造謠的關聯
誹謗罪的成立需要同時符合客觀和主觀兩個層面的構成要件。客觀要件包括三個重要元素:首先是「意圖散布於眾」,也就是想要讓多數人知道;其次是「指摘或傳述」的行為;最後是內容必須「足以毀損他人名譽」。
主觀要件則要求行為人必須有故意。這意味著您必須知道並且想要讓他人的社會評價降低,才會構成犯罪。
如果是透過文字、圖畫等方式進行誹謗,刑罰會更加嚴重。這是因為這些媒介更容易傳播,影響範圍也更廣泛。
(三)可能面臨的法律後果與罰則
散布不實訊息的法律後果相當嚴重。除了誹謗罪之外,還可能觸犯多種其他罪名,包括妨害信用罪、妨害工商交易罪等。
在選舉期間,惡意散布謠言更可能違反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面臨更重的刑責。這些罪名的刑期和罰金都不容小覷。
此外,被害人還可能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損害賠償。這意味著您不僅要面臨刑事責任,還可能承擔龐大的經濟損失。因此,謹慎使用網路言論是每個人都應該重視的課題。

2. 造謠被告的關鍵蒐證策略
面對造謠罪指控時,有效的蒐證策略是決定案件成敗的關鍵因素。在現今社交媒體管制日益嚴格的環境下,每一個證據都可能成為您辯護的重要武器。正確的證據蒐集不僅能幫助您建立有力的辯護,更能在法庭上有效反駁對方的指控。
根據大法官釋字第509號解釋,即使您無法完全證明所述內容為真,但如果您是基於可信資料來源,並且盡到合理查證義務,就可能不構成誹謗罪。這個重要的法律原則為被告提供了有力的辯護基礎。
(一)保存原始證據的重要性
原始證據的完整保存是整個辯護策略的基石。許多當事人在慌亂中忽略了這個關鍵步驟,導致後續辯護工作陷入困境。完整的證據保存包括所有相關的數位資料、通訊紀錄和互動內容。
在網路言論監管越來越嚴格的今天,任何細微的證據都可能影響案件結果。因此,從收到指控的第一時間開始,就必須立即著手保存所有相關證據。
截圖與時間戳記的正確方式
進行截圖時,必須確保包含以下重要資訊:
- 完整的時間戳記:包括日期、時間和時區資訊
- 發文者完整資訊:用戶名稱、頭像和相關識別資料
- 上下文脈絡:前後相關的對話或互動內容
- 網址和平台資訊:清楚顯示內容來源
截圖時建議使用專業的螢幕擷取工具,這些工具通常能提供更完整的技術資訊。同時,建議進行多次截圖,確保證據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第三方證人的尋找與聯繫
第三方證人能夠提供客觀的證詞,證明您當時的動機和情況。尋找證人時,應該考慮以下類型:
- 直接證人: 親眼目睹事件發生的人員
- 數位證人:在網路平台上參與討論的其他用戶
聯繫證人時,應該詳細說明案件情況,並請求他們提供書面證詞。記住要保持聯繫方式的暢通,以便後續法庭程序時能夠順利聯繫。
(二)蒐集有利證據的具體方法
有利證據的蒐集需要系統性的方法和策略思維。這不僅包括直接相關的證據,也包括能夠支持您動機和意圖的間接證據。在社交媒體管制日益嚴格的環境下,每一個證據都需要經過仔細評估和整理。
事實查證資料的整理技巧
整理事實查證資料時,應該建立清楚的分類系統:
- 官方資料來源:政府機關、學術機構的正式文件
- 媒體報導:可信新聞媒體的相關報導
- 專業文獻: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等
- 查證過程記錄:您進行事實查證的完整過程
每一項資料都應該註明來源、取得時間和相關性。這樣的整理方式不僅有助於法庭呈現,也能清楚展現您的查證努力。
專家意見書與鑑定報告的取得
專家意見書能夠提供專業的技術分析和法律見解。在網路言論監管的複雜環境中,專家的專業意見往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取得專家意見書時,應該選擇具有相關專業背景和豐富經驗的專家。理想的專家應該具備以下條件:
- 相關領域的專業資格和經驗
- 良好的專業聲譽和可信度
- 熟悉相關法律規定和實務操作
專家意見書應該包含詳細的分析過程、專業判斷和明確的結論。這些文件將成為您辯護策略中的重要支柱,有助於法官和陪審團理解案件的技術層面。
3. 面對造謠指控的完整應對方案
收到法院傳票後,您需要立即制定完整的應對計畫來維護自己的權利。造謠罪案件涉及複雜的法律程序,每個步驟都可能影響最終結果。正確的應對策略不僅能保護您的合法權益,更能確保言論自由的基本權利得到適當維護。
(一)收到傳票後的立即行動清單
當您收到造謠罪傳票時,時間就是關鍵因素。第一時間的正確行動將為後續的法律程序奠定良好基礎。
尋求專業律師協助的時機
收到傳票後的24小時內,您應該立即聯繫專業刑事律師。律師能夠協助您分析案件性質,評估可能的法律風險。專業律師的介入時機越早,對案件的掌控能力就越強。
選擇律師時,建議尋找具有誹謗罪辯護經驗的專業人士。他們熟悉相關法條和判例,能夠為您制定最適合的辯護策略。經驗豐富的律師往往能發現一般人忽略的關鍵細節。
準備答辯書狀的要點
答辯書狀是您正式回應指控的重要文件。書狀中必須詳細說明事實經過和您的動機。同時要明確指出任何可能適用的免責事由。
根據法律規定,誹謗罪有多種免責情況。包括能證明所言為真實、與公共利益相關、出於正當自衛等。如果您的言論涉及新聞自由或公共監督,這些都是重要的抗辯理由。
準備答辯書狀時,以下要點不可忽視:
- 詳細記錄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背景
- 說明發言的動機和目的
- 提出相關的免責事由和法律依據
- 準備支持您主張的證據清單
(二)庭審過程的實戰技巧
庭審是決定案件結果的關鍵階段。您的表現和策略運用將直接 影響法官的判斷。充分的準備和正確的應對方式能夠大幅提升勝訴機會。
有效陳述的方法與態度
在法庭上,保持冷靜和誠實是最重要的原則。您的陳述應該條理清晰,避免情緒化的表達。言論自由雖然是憲法保障的權利,但行使時仍需在法律框架內進行。
有效陳述的技巧包括:
- 用簡潔明確的語言表達您的立場
- 避免與檢察官或對方律師發生爭執
- 承認錯誤時要誠懇,但不要過度自責
- 強調您的善意動機和公益目的
如果您的言論涉及新聞自由或公共監督,要特別強調這些憲法原則的重要性。但同時也要表達對他人名譽權的尊重。
證據提出的最佳時機
證據的提出時機直接影響其說服力。過早提出可能讓對方有充分時間準備反駁,過晚提出則可能錯失最佳機會。
一般而言,關鍵證據應該在適當時機提出。如果證據能證明您所言屬實,應該在檢察官質疑時立即提出。如果證據涉及免責事由,則可在辯護階段重點呈現。
提出證據時要注意以下原則:
- 確保證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 配合適當的說明和解釋
- 避免提出對自己不利的證據
- 善用專家證人的專業意見
記住,權利與責任並存。在為自己的言論自由權利辯護時,也要認識到言論應該負起的社會責任。這種平衡的態度往往能獲得法官的認同。
參考法條與資料
- 刑法 第310條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雷皓明 律師
喆律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