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基法59條解析!補償工資規定一次看懂
當勞工在工作中不幸發生意外或罹患職業病時,職業災害補償制度就成為保護勞工權益的重要防線。勞基法59條明確規範了雇主對於職業災害的補償責任,是台灣勞動法體系中極為關鍵的條文。本文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您深入了解工資補償規定的各個面向。無論您是勞工朋友或雇主,都能透過這篇文章充分掌握自己的權利與義務,確保在面臨職業災害時能妥善處理相關事宜。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10-23 更新

雷皓明 律師
內容認證
1. 什麼是勞基法59條?基本概念與適用範圍
勞基法第59條是台灣職場安全保障的重要法規,為勞工在工作中遭遇災害時提供完整的補償機制。這條法規不僅保護勞工的基本權益,更建立了雇主與勞工之間的責任分配原則。
當職業災害發生時,許多勞工和雇主都不清楚該如何處理。勞基法59條就像是一把保護傘,為雇主和勞工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和行動指南。
(一)法條的核心內容
勞基法第59條明確規定四種主要的補償情況。醫療費用補償是最基本的保障,確保勞工能獲得必要的治療。第二種是停工補償,當勞工因職業災害無法工作時,雇主必須給予工資補償。第三種為殘廢補償,針對造成永久性傷害的情況提供保障。最後是死亡補償,為不幸發生的意外提供家屬經濟支持。
(二)停工情況的適用類型
職業災害定義必須同時具備兩個重要條件,首先是「業務遂行性」指災害發生在執行職務的時間和場所內。其次是「業務起因性」表示災害與工作內容有直接關聯。只有同時符合這兩個條件,才能認定為職業災害。
常見的適用情況包括:
- 工作時間內在工作場所發生的意外傷害
- 因工作性質導致的職業病
- 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符合特定條件)
- 出差期間發生的意外事故
(三)勞資雙方的權利與義務
雇主責任採用「無過失責任原則」,這是勞基法59條的重要特色。即使雇主主觀上沒有故意或過失,只要勞工在執行職務中發生災害,雇主就需承擔補償責任。
勞工的義務包括即時通報災害、配合調查程序以及提供必要的證明文件。雇主則需要主動調查事故原因,並在確認後立即給予適當補償。
這種責任分配方式確保勞工能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獲得保障,同時 也促使雇主更加重視職場安全管理。
2. 勞基法59條補償工資計算方式詳解
掌握補償工資的計算原則,讓勞資雙方都能明確了解權益範圍。勞基法59條的補償機制設計完善,但計算方式因應不同情況而有所差異。
(一)補償工資的計算基準
職災補償的計算基礎主要分為兩種:原領工資和平均工資。原領工資是指勞工在職災發生前正常工作時的薪資水準。平均工資的計算較為複雜。是以職災發生前六個月內所得工資總額,除以該期間的總日數來計算。如果工作未滿六個月,則以實際工作期間的平均數為準。

(二)不同停工原因的補償標準
根據停工原因的不同,補償工資計算的標準也會有所調整。法律考量到各種可能的情況,制定了相應的補償機制。
可歸責於雇主的停工
當職災完全可歸責於雇主時,補償標準最為優厚。醫療期間內,雇主必須按勞工原領工資數額全額給付。若勞工因此殘廢,補償金額按平均工資及殘廢程度計算。
不可歸責於勞雇雙方的停工
面對天災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職災,停工補償標準會有所調整。雖然補償金額可能較低,但仍確保勞工獲得基本保障。在這種情況下,醫療費用仍由雇主負擔,但工資補償可能按一定比例給付。
3. 補償申請流程與注意事項
當勞工遭遇職業災害時,了解如何正確申請勞基法59條補償是保護自身權益的重要步驟。
(一)申請補償的時間限制
根據勞基法第61條規定,補償請求權有明確的時效限制。補償請求權自得受領之日起,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這個申請時效的規定對勞工來說非常重要。
時效的起算點通常從以下時間開始計算:
- 職業災害發生當日
- 職業病確診日期
- 醫療費用支出日
- 工資損失發生日
值得注意的是,受領補償的權利不因勞工離職而受到影響。同時,這項權利也不得讓與、抵銷、扣押或作為擔保。
(二)必要的申請文件準備
申請勞基法59條補償時,需要準備完整的證明文件,充分的文件準備能大幅提高申請成功率。
以下是主要的必備文件:
- 醫療相關證明診斷證明書
- 醫療費用收據
- 住院證明(如適用)
- 工資證明文件薪資單或薪資證明
- 勞保投保資料
- 工作時間紀錄
- 事故證明資料職業災害通報單
- 事故發生經過說明
- 現場照片(如有)
準備這些文件時,建議保留正本並準備影本。所有文件都應該清楚標示日期和相關資訊,以便後續審核作業。
(三)申請流程步驟說明
勞基法59條的補償申請流程主要分為兩個管道,第一個是直接向雇主申請,第二個是透過勞工局申訴。
向雇主提出申請
首先應該嘗試與雇主直接協商。這是最直接也最快速的解決方式。
申請步驟如下:
- 準備完整的申請書面資料
- 向雇主正式提出補償申請
- 與雇主協商具體的補償金額
- 簽署補償協議書
在撰寫申請書時,應該清楚說明災害發生經過、損失情況和請求補償的項目。保持友善但堅定的態度,有助於順利達成協議。
勞工局申訴管道
當與雇主協商不成功時,可以透過勞工局申訴管道尋求協助。勞工局提供專業的調解服務,能有效解決勞資糾紛。
申訴流程包括:
- 向當地勞工局提出申訴
- 參加勞資調解會議
- 配合勞工局的調查作業
- 接受調解結果或進行後續法律程序
勞工局的調解服務是免費的,而且具有法律效力。透過專業調解,通常能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參考法條與資料
- 勞基法 第59條
- 勞基法 第61條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雷皓明 律師
喆律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