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肝加班超過46小時!法律怎麼看,你一定要懂!
在台灣,有太多上班族早已被「責任制」或「拚經濟」綁架,一不小心就把人生活成公司的勁量電池。加班變成日常、爆肝成了習慣,但你知道嗎?勞基法早就畫好紅線:一天最多加班4小時、一個月最多46小時,超出就是違法!不給加班費?照樣開罰!!這不只是工作太多的問題,而是權益被吃乾抹淨的事實。還在認命加班?是時候拿回你該有的尊嚴與保障!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10-21 更新

鍾欣紘 律師
內容認證
1. 勞基法怎麼規定加班時數?律師告訴你!
根據《勞基法》明文規定,勞工每天的工時不得超過8小時、每週不得超過40小時,這不是建議,是法律底線!雖然特定情況下,雇主可以要求延長工時,但不是老闆一句「辛苦一下」就能任意延長你的上班時間。
法律有設定加班的上限,也要求要給你相對應的補償。如果超過規定還沒有加班費?那不是體諒公司,是你正在被違法對待!
別再讓「責任感」變成被剝削的藉口,你不是公司的義勇軍,權益該怎麼保護,今天就該搞清楚!
(一)正常工時+延長工時,法律怎麼規定你必須知道!
在台灣職場,每天工作時間到底有沒有天花板?答案是有的,而且很明確。無論你加班多拼命,勞工一天總工作時間加起來不得超過12小時(包括正常工時和延長工時),這是法律給你的基本保障,不是老闆可以隨便踐踏的紅線。
不只如此,每個月的加班時數也有限度,一般情況下,延長工時每月不得超過46小時,這是法律為了守護你的身心健康和基本權益所設定的防線。
加班不是企業文化,而是需要被嚴格管控的權益問題。只要懂得這些限制,你就能清楚知道自己該如何拒絕過度剝削,別讓長時間的工作壓垮了你的身心,權利要靠自己爭取,別 再當沉默的過勞受害者。
(二)每月加班時數有限制,特殊狀況下的例外規定你該懂!
在職場打拼的你,知道加班也有「彈性上限」嗎?雖然每月延長工時一般限制在46小時內,但遇到特殊狀況,規則是可以放寬的。只要有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每月加班上限可以拉高到54小時,每三個月則不得超過138小時。
另外,對於輪班制或工作具有連續性、緊急性情況的工作,雇主可在工作時間內合理調整你的休息時間,確保工作不中斷且效率最佳。不過,這一切都必須符合公平合理,絕非讓你無限續命的藉口!
懂得這些例外規定,才能在關鍵時刻為自己爭取更多喘息空間,不被不合理的長工時壓垮。別讓加班成為無底洞,法律的彈性,是為了保障你的權益,不是讓你任人宰割!
2. 加班超過46小時?先看法律怎麼說!
(一)合意加班≠合法加班,很多雇主都搞錯了!
加班不是你情我願就能合法!太多老闆還停留在「有給加班費就沒問題」的錯誤想像裡,結果一不小心就踩到《勞基法》的地雷。
現實中,雇主最常犯的錯,就是以為只要跟勞工談好、有錢給,加班就能無限上綱。但事實是,就算勞工拿再多加班費,只要加班時數超過法定上限,老闆還是有可能違法,而且一樣得吃上罰單!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勞基法》的規定是強制性的,不是你我可以「談出來」的合意排除。也就是說,再怎麼協調、再怎麼「雙方同意」,都不能突破法律所設下的上限紅線。
加班不是買賣,更不是交換權益的籌碼。老闆要的是效率,員工要的是尊嚴,而法律給的,就是一條雙方都不能踩的底線。
員工自願加班,該怎麼合法處理才不踩雷?
職場上,不少老闆和員工都誤以為沒填加班單就不是加班,這可大錯特錯了!根據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勞動事件法》第38條,只要員工的出勤紀錄顯示逾時簽退,法律上就會視為加班時數。也就是說,你沒填加班申請單也沒關係,只要有實際延長工時的事實,該算的加班費一分都跑不了。
對公司來說,建立明確的加班申請流程和保存執行證據是關鍵。這不只是一紙規定,而是在法律糾紛時,能夠透過民事訴訟來保護自己,避免勞動法規的風險。
再來,要提醒大家一個經常被忽略的盲點:中高階主管或責任制員工是否適用加班規定?答案是,只要身份仍屬於《勞基法》下的「勞工」,加班規定一樣適用。不少公司誤以為主管級別就可以不用算加班,殊不知法律可不這麼看。
總結來說,員工自願加班不等於無規則加班,完善的申請程序和法律意識是公司與員工雙贏的關鍵。搞懂這些,才能有效控管工時,避免日後被法律追討,加班才不會成為雙方的隱形炸彈。

(二)超時加班不想再忍?律師教你帥氣離場還能拿補償!
在台灣,加班不是無止盡的犧牲奉獻,超時加班早就是法律劃紅線的行為。如果你已經不是第一次被公司要求違法加班,那你該知道,《勞基法》第14條第1項第6款早就替你準備好退場機制。
只要雇主違法要求你超時工作,你不但可以主張公司違反勞動法令,還能合法終止勞動契約,並依法請求資遣費。這不是甩頭走人,而是正當維護權益!
更嚴重的是,如果因為長期超時加班導致過勞、身體出狀況,甚至發生職災,雇主不僅得負責補償,還有可能吃上民事損害賠償。簡單說,操到員工倒下,老闆不但得賠錢,還可能面臨訴訟風險!
別再讓沉默變成慣例,加班超時不是忠誠,是違法的開始。懂得用法律武器自保,才是撐過職場的真正底氣!
(三)超時加班不只是違法,更是對身心健康的無聲殺手!
在台灣,許多人習慣把加班當作職場常態,卻忽略了長期超時加班正悄悄地吞噬你的身心健康。當你一天又一天爆肝拼命,疲勞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過勞職災的風險也跟著飆升。
別以為只是累而已,長期超時加班不僅讓你身體亮起紅燈,更嚴重擾亂你的生活節奏和平衡。親情、友情、興趣甚至睡眠,通通被工作霸占,心理壓力急速攀升,焦慮、失眠、甚至憂鬱症悄悄找上門。
這不只是個人問題,是勞資雙方必須正視的警鐘。唯有共同重視,打造健康又合規的工作環境,才能避免無謂的過勞悲劇重演。
工作是為了生活,不是被工作榨乾。懂得保護自己,拒絕超時加班,才是守護健康的第一步!
3. 「下班後30分鐘才算加班」真的可以?你該搞懂!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明明已過下班時間準備加班,卻被公司規定「要等30分鐘才開始算加班」,這聽起來像是變相壓榨,但真的違法嗎?
其實,在實務上,法院通常不會一口咬定這種作法就是違法。重點在於:這30分鐘,你到底有沒有被要求繼續工作。
如果勞工在這段時間內真的能自由活動、不用處理任何公事,法院通常會認為這是合理的休息時間,自然也就不會被列入加班時數。
但要注意,一旦公司雖然說是「休息」,卻暗示或實際要求員工留下處理事務,那這30分鐘就不再是休息,而是未申報的隱形加班,恐怕就踩線了!
所以問題關鍵不是規定有沒有寫,而是實際狀況是不是名休實工。遇到這種情形,員工不妨留下對話紀錄或工作證據,必要時可作為主張權益的依據。
4. 想避免違法加班風險?做好這幾件事就夠了!
加班不是隨便喊喊就可以亂來,老闆要避免違法超時加班,第一步就是妥善保存勞工名卡、薪資清冊和出勤紀錄,至少保存5年。這些資料不只是報表,而是你在勞動檢查時的護身符,遇到工時或加班費爭議時,可以一目了然,讓真相無所遁形,遠離罰鍰風暴。
若真的需要延長工時,別自作主張,先找律師諮詢,做個專業風險評估,確保每一步都符合法律規定。律師的意見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幫你打造合法又穩健的營運防火牆,讓勞工權益不被忽視,也讓公司少走冤枉路。
同時,建立完善的加班管理制度至關重要。從加班申請到審核,再到時數統計與控管,都要有章可循。系統化管理不僅能有效控制加班時數,更能及時發現異常,讓問題不擴大。
當發現勞工加班超時,別躲著不談,主動溝通,找出加班原因,並一起找出改善方案,才是真正守護勞資和諧的關鍵。
違法加班的問題不會自己消失,只有靠積極的管理和法律意識,才能把問題扼殺在搖籃裡!
工作不是無盡的燃燒,懂得劃下界線,才能讓生命有更多光亮。守護自己,從認識權益開始,別讓加班偷走了你的生活與夢想。如果還有法律其他相關疑慮,或是想了解更多法律相關知識,都歡迎點擊下方免費諮詢按鈕!
參考法條與資料
- 勞基法 第14條
- 勞動事件法 第38條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鍾欣紘 律師
益承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