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一下電腦,竟變刑事案件?妨害電腦使用罪你一定要懂!
當你以為電腦只是日常工具時,它早已成為法律戰場!不管是「順手」登進別人的帳號、刪除公司資料,還是不小心動了不該動的檔案,你可能已經悄悄踩進妨害電腦使用罪的深淵!律師表示,該罪章主要是規範「無故入侵 電腦或其相關設備」、「無故取得、刪除或變更電磁紀錄」、「無故干擾電腦或其相關設備」和「製作專供犯罪之電腦程式」等四項犯罪行為。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05-27 更新

王鼎翔 律師
內容認證
快速跳轉目錄
1. 數位世界的法律武器!妨害電腦使用罪為何不可或缺?
現代生活早已離不開電腦,不管是工作、社交,還是處理個人事務,幾乎每個人每天都在鍵盤上敲敲打打。然而,隨著科技進步,潛藏的風險也同步升級——駭客攻擊、惡意程式、資料竄改,這些都不只是電影橋段,而是真實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數位危機。
你可能沒想過,某些看似「無害」的電腦操作,也可能已經踩進法律紅線,甚至成為刑事犯罪!為了因應這場資訊戰,法律不再袖手旁觀,「妨害電腦使用罪」正式登場,全面狙擊那些試圖違法闖入、竄改資料、散布病毒的黑手。這不只是針對駭客,連你誤闖公司內部系統、偷偷刪改檔案、試圖「測試」別人的帳戶密碼,都可能被依法究辦。
在這個人人都離不開電腦的時代,你真的確保自己的每一步操作都是安全、合法的嗎?別等到警方找上門,才發現原來自己早已被盯上!現在就來了解妨害電腦使用罪的法律底線,確保你的數位行為不會讓自己惹上大麻煩。
(一)法律在追,罪犯在變!妨害電腦使用罪應運而生!
在這個科技掛帥的時代,犯罪手法早已不再局限於現實世界,而是悄悄滲透到我們每天依賴的電腦與網路空間。你的個資、機密文件、甚至銀行帳戶,可能早已成為駭客的獵物,一個不小心,所有重要資料都可能被竊取、篡改,甚至被惡意利用!
面對這場數位時代的隱形戰爭,法律當然不會缺席。「妨害電腦使用罪」應運而生,就是為了防堵這些惡意入侵、破壞資訊安全的行為。從非法闖入系統、竄改或刪除資料、阻擾電腦運作,甚至是開發惡意程式助長犯罪,這些行為都可能讓你從網路世界的操盤手,變成現實世界的嫌疑人!
更可怕的是,駭客不只會偷資料,還可能利用電腦發動詐騙、散布不實訊息、甚至進行恐嚇勒索,讓你的人身與財產安全同時面臨風險!這不僅是個人隱私的危機,更可能動搖整個社會秩序。因此,妨害電腦使用罪不只是保護個人權益,更是打擊新型數位犯罪、維護公共安全的關鍵防線。
(二)一場無聲的戰爭,守住個人權益,更捍衛社會秩序!
現代社會早已全面數位化,電腦不只是工具,更是我們生活的延伸。但你可曾想過,當你輸入密碼、存取機密資料時,有多少雙看不見的眼睛正窺視著你的每一個動作?這場無聲的戰爭,早已在數位世界悄然打響,而「妨害電腦使用罪」就是這場戰役的最後防線。
在個人層面,這項法律就像你的數位保鑣,確保你擁有資訊自主權,不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讓駭客輕易闖進你的電腦、竄改你的數據、盜走你的存款。想像一下,當你的帳戶被入侵、信用卡資料被販賣、甚至重要文件遭人竄改,你的人生可能就此被顛覆。這不僅是隱私權的問題,更是財產與身分安全的重大危機。
但這還不只是個人的問題,當駭客入侵的不只是你的電腦,而是銀行、政府機關、電力系統,甚至交通控制中心,影響的將是整個社會的安全。 從網路詐騙、勒索病毒,到癱瘓醫療系統、威脅國家安全,這些駭客行動可能讓一個城市陷入混亂,甚至讓一個國家的運作全面停擺。因此,妨害電腦使用罪不只是為了你個人的權益,更是為了守住整個社會的數位安全底線。
這場戰爭沒有硝煙,卻無比殘酷。駭客手法日新月異,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稍有不慎,就可能成為數位世界中的受害者。而法律的存在,就是為了讓這場戰役不至於一面倒,讓你不會在睡夢中,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下一個戰爭的犧牲品。
數位時代來臨,你是要當個無知的獵物,還是站在法律的保護之下,為自己的資訊安全築起一道銅牆鐵壁?妨害電腦使用罪的存在,就是要讓這個世界的鍵盤與螢幕不再成為犯罪者的獵場,讓網路環境更安全,讓你的人生不會因為一場數位入侵而崩潰。
2. 數位世界的法律紅線!妨害電腦使用罪你不可不知!
網路時代來臨,科技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時,也開啟了一道通往犯罪的隱形大門。妨害電腦使用罪,這個聽起來冷冰冰的法律條文,實際上卻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你以為駭客攻擊、資料竄改、網路入侵只是電影情節?事實是,這些犯罪手法早已潛入現實,每天都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悄悄發生。
不需要駭客等級的技術,甚至只是一次「好奇心作祟」的系統登入、一次「自認沒關係」的心態進而刪除他人資料,都可能讓你觸犯法網。正因為這類犯罪手法變化多端,影響範圍從個人隱私到企業機密,甚至牽動社會穩定,立法機關不得不出手,以法律手段來劃出紅線。
那麼,什麼樣的行為可能觸法?非法闖入系統、擅自變更或刪除數據、蓄意干擾電腦運作,甚至開發惡意程式,這些都在妨害電腦使用罪的射程範圍內。別以為只要沒造成金錢損失就沒事,網路時代下,資訊本身就是財富,而法律更是不會對任何數位犯罪掉以輕心。
數位戰場無所不在,而這場戰爭的輸贏,取決於你的警覺心。你真的了解自己的行為是否踩在線上?你知道妨害電腦使用罪的法律底線嗎?別讓無知變成犯罪的開始,現在就來認識這條法律,確保自己站在安全的一方。
(一)電腦及相關設備的範圍遠超你的想像!
你以為駭客攻擊只會發生在高科技公司?錯!其實,你手中的智慧型手機、隨身攜帶的筆電,甚至公司伺服器裡的資料庫,都可能成為犯罪者的目標。而在法律的眼中,「電腦及相關設備」的範圍,比你想像的還要廣,任何人都可能不小心踩進法律的紅線!
哪些設備受法律保護?
別再以為「電腦」就是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根據法律,所有能夠儲存、處理、傳輸數據的電子設備,都受到《妨害電腦使用罪》的保護,包括: 機、平板、智慧型手機
- 企業命脈:伺服器、網路設備、雲端儲存裝置
- 隨身資料庫:隨身碟、外接硬碟、記憶卡
這意味著,即使只是偷偷進入朋友的手機,竄改照片、偷看對話記錄,或是駭進公司系統刪除檔案,都可能構成犯罪。
現在幾乎人手一機,無論是日常溝通、工作處理,還是個人隱私,手機、電腦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但這也代表,一旦遭受入侵或破壞,影響可能比你想的更嚴重。更重要的是,不只駭客行為,隨意竄改他人電子設備的內容,甚至只是擅自登入別人的帳號,都可能構成「妨害電腦使用罪」,後果不容小覷!
(二)好奇心害死貓!無故入侵的構成要件不可不知!
你以為駭客攻擊一定要造成嚴重損害才算犯罪?錯!在法律的眼中,只要「無故」入侵或破壞他人電腦設備,不論有沒有造成損害,都可能吃上官司!這條法律紅線,比你想的還要容易踩到!
「無故」入侵到底是什麼?
關鍵就在這個「無故」!只要你的行為符合以下條件之一,就可能違法:
- 沒有正當理由或法律授權,單純出於好奇或惡作劇,也可能構成犯罪。
- 設備擁有者或管理者沒有允許,即使只是看看別人的電腦資料,都可能觸法。
- 超出授權範圍,例如公司 IT 人員私下存取機密資料,或員工未經許可擅自登入高層帳戶,都可能構成不法入侵。
沒造成損害也犯法?
別再以為「只是看看沒關係」!妨害電腦使用罪並不要求行為人一定要破壞資料或造成財產損失,以「無故入侵電腦或其相關設備罪」而言,只要入侵或超出權限,就已經違法!法律的重點是「入侵」本身,而非行為是否造成具體損害。
現代科技讓數據存取變得無所不在,但同時也讓每個人的數位足跡無所遁形。不論是個人電腦、企業伺服器,甚至是雲端帳戶,未經許可擅自登入、修改或刪除資料,都可能面臨法律責任。
(三)數位時代的資產!電磁紀錄的意義與侵害態樣看這邊!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你的每條訊息、每張照片,甚至每個按下的鍵盤指令,通通都是「電磁紀錄」。這些數位足跡看似無形,卻與你的個人隱私、企業機密、甚至國家安全息息相關。而一旦有人未經授權動手改動、刪除、竄改或竊取這些資料,後果可不是鬧著玩 的!
電磁紀錄無所不在,你的數位資產正被盯上!
電磁紀錄不只是硬碟裡的文件檔案,它涵蓋了各種數位世界的核心資料,包括:
- 電腦內的文書、圖片、影片,甚至是社交媒體的發文與私訊
- 程式碼、軟體應用程式,連企業開發中的機密技術也算
- 網站後台的資料庫、系統設定檔,企業商業機密的關鍵
- 雲端備份、加密文件,甚至手機內的聊天紀錄
換句話說,只要是透過電子、磁性、光學或其他相類之方式所製成,而供電腦處理之紀錄,都屬於法律保護的電磁紀錄。你可能認為,只是偷偷備份同事的文件,或是修改系統設定不算什麼大事,但在法律的眼裡,這已經踩進了犯罪領域!
動一下電腦就犯法?這些行為全都踩雷!
在數位世界裡,動手前請三思,因為你的一個「小動作」可能讓你面臨法律追訴。以下幾種行為,最容易讓人誤觸妨害電腦使用罪:
- 好奇心作祟,偷偷登入別人的帳號:哪怕只是看看朋友的電郵或社群媒體。
- 擅自刪除公司電腦資料:離職前惡意刪除機密文件、清空伺服器資料,這不只是報復,還可能構成犯罪!
- 偷偷改動數據或系統設定:員工私自變更權限、篡改交易紀錄,這類「內鬼行為」可是刑責不輕。
- 外洩敏感資訊:把客戶資料打包帶走?偷偷截圖上司的機密對話?這些都是可能讓你官司纏身的危險舉動!
- 破解密碼、存取他人帳戶:無論是社交媒體、雲端硬碟,還是公司內部系統,只要未經許可登入或下載,就已經構成違法!
「只是看看」也違法?後果超乎想像!
很多人認為,只有刪除或修改資料才算犯罪,但實際上,「無故取得」電磁紀錄及「無故入侵」本身就是違法行為! 不 管你是員工偷偷打開老闆的電腦,還是好奇心驅使想窺探朋友的手機資料,只要你的行為沒有獲得授權或沒有正當理由,都可能踩進法律的紅線。
想避免誤觸法網?記住這條金科玉律——不該看的不看、不該碰的不碰、不該傳的不傳!千萬別因為一時衝動,讓自己成為法律的祭品!
3. 鍵盤上的犯罪現場,這些妨害電腦罪類型千萬別嘗試!
數位時代,網路已經滲透我們的生活,但你知道嗎?有些你以為只是「好奇心驅使」的行為,實際上已經觸犯法律!妨害電腦使用罪範圍極廣,從入侵電腦系統、刪改資料,到釋放病毒、製作駭客工具,只要越過法律的界線,後果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嚴重!現在就帶你直擊以下常見的妨害電腦使用罪,看看你是否誤踩地雷而不自知!
(1)無故入侵電腦或其相關設備罪
你以為只有盜取機密文件才算犯罪?錯!只要未經授權進入他人的電腦、伺服器,哪怕只是瀏覽,都可能違法!不管是透過密碼破解、利用系統漏洞,還是試圖登入公司內部系統,只要你不是被授權的使用者,這一切都可能讓你吃上官司!
(2)無故取得、刪除或變更電磁紀錄罪
動手刪除別人的檔案?偷偷改動公司的系統設定?下載競爭對手的數據?小心,這些行為都已經觸法!電磁紀錄涵蓋所有以電子方式儲存的資訊,包括文件、影音、圖片,甚至是社群媒體上的發文。無論是出於報復心理,還是自認沒關係的心態進而刪了別人的重要資料,一旦被抓到,後果難以承擔!
(3)無故干擾電腦或其相關設備罪
你是否曾聽過DDoS攻擊?這種透過大量請求癱瘓網站或系統的手法,已 經是駭客界的慣用技倆!此外,散布惡意軟體、木馬程式、間諜軟體,甚至透過病毒破壞電腦正常運作,不管你是為了惡作劇,還是想報復別人,這些行為都已經構成犯罪!更別說,如果影響到企業、政府機關或社會運作,法律絕對會加重處罰,讓你後悔莫及!
(4)製作專供犯罪之電腦程式罪
你可能以為「我只是寫程式,並沒有真正入侵電腦」,但法律不這麼看!專門為駭客設計的攻擊工具,例如破解軟體、病毒程式,一旦被發現是為了犯罪而開發,你就已經觸犯法律!即使你只是單純寫程式,沒有實際使用,只要這個程式被用來犯罪,你依然可能被追究責任!
4. 別存僥倖心態,妨害電腦使用罪的刑責比你想的重!
數位時代,資訊就是權力,電腦系統更是現代人的命脈。但你知道嗎?只要你未經授權闖進別人的電腦、刪除檔案、甚至是釋放病毒,都可能踩中法律紅線,讓自己從鍵盤高手變成牢飯常客!
在台灣,妨害電腦使用罪的法律責任可不是開玩笑的!別再以為「駭一下沒關係」、「刪個檔案誰會發現」,一旦被發現,後果可能比你想像的還嚴重。今天就來揭露,究竟哪些行為會讓你惹上官司,還有誰能決定你會不會被送進法院!
(1)法律追不追?關鍵在「告訴乃論」!
你可能好奇,妨害電腦使用罪是不是警方一定會管?答案是不一定!這類罪行多半屬於告訴乃論罪,也就是說,必須被害人親自提告,檢警才會開始偵查。這包括:
- 無故入侵電腦或其相關設備罪:偷偷登入別人的電腦或公司系統?當心被告!
- 無故取得、刪除或變更電磁紀錄罪:亂改別人的資料 、刪除檔案,告上法院不是夢!
- 無故干擾電腦或其相關設備罪:發動DDoS攻擊、灌入病毒,這些行為可能讓你惹禍上身!
但有一種犯罪不需要等被害人提告,檢警一旦發現就能立刻抓人,那就是「製作專供犯罪之電腦程式罪」!只要你開發、製作這類程式,就算你自己沒用來犯罪,也可能直接吃上官司!
(2)犯了這些罪,刑責有多重?
如果你踩中了妨害電腦使用罪的紅線,別指望能輕易脫身,因為刑責可是很扎實的!以下是你可能面臨的懲罰:
- 無故入侵電腦或其相關設備:最重3年徒刑,罰款30萬元!
- 無故取得、刪除或變更電磁紀錄:最重5年徒刑,罰款60萬元!
- 無故干擾電腦或其相關設備:最重3年徒刑,罰款30萬元!
- 製作專供犯罪之電腦程式:最重5年徒刑,罰款60萬元!
這些刑責說明了一個事實——法律對電腦犯罪零容忍,入侵、破壞、甚至只是「寫」出犯罪程式,都可能讓你付出慘痛代價!
法律風險無所不在,保護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懂法、慎選、精明應對!如果還有法律其他相關疑慮,或是想了解更多法律相關知識,都歡迎點擊下方免費諮詢按鈕!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王鼎翔 律師
鼎昊法律事務所
內容認證
熱門文章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