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正犯怎麼認定?律師解析成立要件與責任!
刑法將犯罪行為人分為「正犯」和「共犯」兩大類型,其中共同正犯是指有兩人以上共同實行犯罪的情形。當您面臨刑事案件,特別是涉及多人參與犯罪的情況時,了解法院如何認定各參與者的角色 ,將直接影響量刑結果。本文將由專業律師角度,為您詳細解析共同正犯的成立要件、認定標準及相關法律責任。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07-31 更新

雷皓明 律師
內容認證
1. 什麼是共同正犯?法律定義與特徵
當多人一起實施犯罪行為時,法律上如何認定他們的責任?這就是共同正犯概念的核心問題。共同正犯是指兩個人以上基於共同的犯意,分工合作共同實行犯罪的情形。在許多犯罪案件中,單一個人即可完成的犯罪行為,若由多人共同實施,則這些參與者可能構成共同正犯。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對犯罪有貢獻的人都屬於共同正犯。要成立共同正犯,必須同時具備「犯 意聯絡」和「行為分擔」這兩項關鍵要件,缺一不可。這種犯罪參與形式在現代社會中相當普遍,尤其在有組織、有計畫性的犯罪活動中更為常見。
(一)共同正犯的法律概念與構成
共同正犯的核心在於「共同」實行犯罪,這與單獨正犯由一人完成犯罪行為有本質區別。在共同正犯的情況下,每位參與者都被視為正犯而非從犯,需對整體犯罪結果負完全責任。
構成共同正犯的兩大要素為:
- 犯意聯絡:參與者之間有共同的犯罪意圖
- 行為分擔:各自負責實行犯罪的不同部分
(二)共同正犯與幫助犯、教唆犯的區別
共同正犯與其他參與犯罪形式有明確區別:
- 共同正犯:直接參與犯罪行為的實施,對犯罪結果負直接責任
- 教唆犯:慫恿他人實行犯罪,但自己不真正行動
- 幫助犯:協助他人實行犯罪,如提供工具或場所,但不參與核心犯罪行為
例如,明知對方購買刀具是為了殺人卻仍協助購買,或知道他人要縱火殺人卻幫忙運送油桶,這些行為通常構成幫助犯而非共同正犯。
(三)台灣刑法對共同正犯的規範
台灣刑法第28條明確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行犯罪之行為者,皆為正犯。」這條簡短有力的法條確立了共同正犯的法律地位。根據此規定,多人共同參與犯罪時,每個參與者都被視為正犯,需對犯罪結果承擔完整責任。
實務上,法院常應用「一部行為,全部責任」原則,即使個別行為人只實施了犯罪的一部分,仍需對整體犯罪結果負責。
2. 共同正犯的成立要件與認定標準
共同正犯的成立要件與認定標準是刑法實務中的重要議題,直接關係到參與犯罪者的法律責任歸屬。當多人共同實施犯罪行為時,法院必須依據明確的法律標準來判定各參與者的角色與責任。在台灣刑法體系中,認定共同正犯需同時符合主觀與客觀兩大要件,並依據具體案例事實進行綜合判斷。
(一)主觀要件:共同犯意的形成與認定
共同犯意是認定共同正犯的首要條件,指的是行為人之間存在實現相同犯罪的意思聯絡。這種犯意聯絡不必然是事先明確約定,也可能是臨時形成或默契產生。
在實務認定上,法院通常從行為人的言行、關係及犯罪前後的表現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判斷。例如,即使參與犯罪者沒有明確討論犯罪細節,但若從其行為模式可推斷出彼此間存在共同犯意,仍可能被認定為共同正犯。
值得注意的是,共同犯意必須涵蓋犯罪的基本輪廓,但不需要對犯罪的每個細節都有共識。法院特別關注行為人是否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整體犯罪計畫的一部分。
(二)客觀要件:行為分擔與實行貢獻
客觀要件主要體現為「行為分擔」與「實行貢獻」。行為分擔指各共犯在犯罪過程中分工合作,各自承擔犯罪計畫中的特定任務。這種分擔不必然是均等的,也不要求每個人都直接實施核心犯罪行為。
實務上遵循「一部行為,全部責任」原則,即使個別行為人只實施了犯罪的一部分,仍需對整體犯罪結果負責。例如,在搶劫案中,一人負責把風、一人威脅被害人、一人搜刮財物,三人都可能構成共同正犯。
此外,「一人著手,全部著手」和「一人既遂,全 部既遂」也是重要原則,意味著只要有一名共同正犯開始實行犯罪或使犯罪既遂,其他共同正犯也被視為已著手或既遂。
(三)實務判決中的共同正犯認定案例
在實務判決中,有許多經典案例可供參考。例如,在一起殺人案中,甲持刀砍傷被害人的腿部,乙則補上致命一刀,法院認定兩人均為殺人罪的共同正犯,而非將甲僅視為傷害罪或殺人未遂。
詐騙集團案件中,即使有人僅負責提供帳戶或取款,只要證明其與其他成員有共同犯意,也會被認定為詐欺罪的共同正犯,而非幫助犯。
在毒品案件中,若多人分工合作運輸毒品,即使個別成員只負責特定環節,如開車、把風或聯絡,法院通常也會認定全部為共同正犯。這些案例反映了「一部行為,全部責任」原則的具體應用。
參考法條與資料
- 刑法 第28條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雷皓明 律師
喆律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
熱門文章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