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況交屋是什麼?律師解析風險與保障重點!
許多購屋者在完成房屋買賣交易後,才發現房屋狀況與預期不符。漏水、壁癌、管線老舊等問題接踵而來。當買方要求賠償時,賣方往往會搬出「現況交屋」條款作為擋箭牌。賣方通常會主張:「契約已約定現況交屋,雙方同意免除物之瑕疵擔保責任,所以房屋問題要買方自行承擔。」這樣的說法真的站得住腳嗎?本文將從法律角度深入分析不動產交易中的現況交屋條款。幫助您了解相關風險,並掌握有效的保障機制。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10-27 更新

雷皓明 律師
內容認證
1. 現況交屋的定義與常見情況
(一)法律上的明確定義
根據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的重要判決,現況交屋定義是指對於房屋的物理存在性質,包括材質、新舊程度、結構和裝潢等,均以交付時的現狀為準。簡單來說,就是「您看到什麼,就買到什麼」的概念。
這個定義涵蓋了買方可以用肉眼觀察、手觸摸或嗅覺感受到的所有房屋狀況。現況交屋條款的核心目的,是要減少或免除賣方對物件瑕疵的擔保責任。
(二)適用的時機與背景
現況交屋主要適用於中古屋買賣,特別是屋齡較高或已有明顯使用痕跡的房屋。當房屋存在可見的老化現象或裝修痕跡時,賣方通常會要求以現況交屋方式處理。
在實務上,標的物現況說明書會詳細記錄房屋的實際狀況,成為雙方約定的重要依據。這份文件能保護買賣雙方的權益,避免日後產生爭議。
2. 現況交屋潛藏的風險與注意事項
購屋是人生重大決定,而現況交屋的風險與注意事項更需要謹慎評估。買房是許多人重要的人生里程碑,近年來房價飛漲,大多數人購屋時選擇的標的往往已有20到40年屋齡。這樣的房屋隨著歲月流逝難免產生各種瑕疵,現況交屋風險因此不容小覷。
(一)買方可能面臨的主要風險
購買中古屋時,買方最擔心的就是隱藏性房屋瑕疵。管線老化是最常見的問題,包括水管、電線、瓦斯管線等基礎設施。結構性問題如牆面龜裂、樓板下沉也可能在入住後才發現。
漏水問題更是屋主的夢魘,從屋頂滲水到浴室防水層破損都可能造成鉅額修繕費用。此外,海砂屋、輻射屋等重大瑕疵若未事先發現,將嚴重影響居住安全與房屋價值。
(二)賣方的責任範圍與限制
依據民法規定,如果買家知道有瑕疵,或因重大過失未發現瑕疵,賣家可能不需負責。然而,賣方仍有誠實告知的義務。若賣方故意隱瞞重大瑕疵或現況說明書記載不實,即使簽署現況交屋條款也無法完全免責。
(三)常見的交屋糾紛案例
實務上常見的買賣糾紛包括交屋後發現嚴重漏水問題,買方要求賠償但賣方以現況交屋為由拒絕。另一種情況是發現房屋有結構性問題,雙方對於修繕責任歸屬產生爭議。
值得注意的是,現況交屋並非賣方的「免死金牌」。法院在判決時會綜合考量雙方的過失程度、瑕疵的嚴重性以及是否有故意隱瞞等因素,買方仍有一定的權益保障。
3. 法律保障機制與權益維護策略
在現況交屋的交易過程中,完善的法律保障策略能有效維護買方權益。即使選擇現況交屋,買方仍享有相當程度的現況交屋法律保護。
(一)法律條文與實務判例分析
當買方不幸購買到瑕疵房屋時,民法條文提供了兩項重要權利可向賣方主張。第一項是不完全給付,適用於賣方交付的房屋品質不符合約定標準的情況。
第二項則是瑕疵擔保責任,保障買方在發現房屋隱藏瑕疵時的權益。臺灣高等法院103年上字第1289號民事判決明確指出,賣方若要透過現況交屋條款免除瑕疵責任,必須在契約中具體記載瑕疵狀況,讓買方充分了解屋況。
(二)契約關鍵條款重點
有效的現況交屋契約必須具備明確性。抽象的 免責條款在法律上無效,契約中應詳細記載房屋的具體瑕疵狀況。現況說明書的完整性至關重要,必須包含所有已知的結構、設備或裝潢問題。
買方在簽約前應仔細檢視契約條款,確保不完全給付等重要權利未被不當限制。
(三)專業檢驗的必要性
委託專業機構進行房屋檢驗是保護自身權益的重要步驟。結構安全檢測能發現潛在問題,避免日後產生重大糾紛。專業鑑定報告也能作為日後主張權利的重要證據,為買方提供更完善的保障。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雷皓明 律師
喆律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