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扣是什麼意思?律師詳解遺產分配原則!
當面臨親人離世的傷痛時,遺產分配往往成為家庭成員間潛在的衝突來源。在台灣繼承法中,有一個重要但常被忽略的概念——「歸扣」,它直接影響著最終的遺產分配結果。本文將由專業律師角度,深入解析歸扣的適用條件、計算方式及實際案例,幫助您在面對繼承問題時,能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權益。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07-11 更新

雷皓明 律師
內容認證
1. 歸扣的基本概念與法律依據
(一)歸扣在民法上的定義與範圍
從法律專業角度來看,歸扣定義可理解為一種特殊的遺產計算方式。它要求將被繼承人生前因特定原因(結婚、分居或營業)贈與給繼承人的財產,在計算遺產總額時加回,並在分配時從該繼承人的應得份額中扣除。
值得注意的是,歸扣的範圍僅限於這些特種贈與,並非所有生前贈與都需要納入計算。同時,若被繼承人在贈與時明確表示不需歸扣,則該贈與可免除歸扣義務,這體現了尊重被繼承人意願的法律精神。
(二)歸扣制度的立法目的與精神
歸扣目的的核心在於實現繼承公平。立法者認為,被繼承人生前因子女結婚、分居或創業等特定原因所為的贈與,本質上可視為提前給付的遺產部分。
若不將這些贈與納入計算,可能導致繼承人間實質上的不公平。例如,若父母生前已贈與大量財產給某位子女,而其他子女未獲贈與,不實施歸扣將使已獲贈財產的子女在繼承時仍能與其他子女平等分配剩餘遺產,造成最終獲得財產總額的顯著差異。
歸扣制度透過將特定贈與視為預付遺產的方式,平衡各繼承人最終獲得的財產總額,體現了遺產公平分配的價值,確保每位繼承人能獲得適當的遺產份額。這種制度設計反映了台灣繼承法追求實質公平而非形式平等的核心理念。
2. 需要進行歸扣的財產類型與條件
(一)生前贈與需納入歸扣的情況
依據民法規定,需要納入歸扣的生前贈與主要是特種贈與,即因繼承人「結婚」、「分居」或「營業」等三種特定原因而為的贈與。例如,父母為子女結婚贈與房產、提供子女獨立生活的資金,或是資助子女創業的啟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