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騎腳踏車酒駕有刑責嗎?律師解析法律定義與罰則
當提到酒駕,大多數人立即聯想到開車或騎機車的情境。然而,騎腳踏車酒駕有刑責嗎?本文將深入探討自行車酒駕的法律界定、適用範圍及相關罰則,透過實際案例說明可能面臨的法律後果,幫助您全面了解這個看似簡單卻容易被誤解的法律問題。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07-10 更新

雷皓明 律師
內容認證
1. 騎腳踏車酒駕有刑責嗎?法律責任詳解
(一)腳踏車納入管制的法律依據
腳踏車被納入酒駕管制的主要法律依據是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6條第1項,該條文明確將腳踏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歸類為「慢車」。而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20條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3條則進一步規定,慢車駕駛人不得在酒後駕駛或推拉車輛。
(二)行政罰與刑事責任的區別
行政罰與刑事責任在法律性質上有明顯差異。行政罰主要針對違反行政法規的行為,通常以罰鍰為主要處罰方式。而刑事責任則是針對構成犯罪的行為,可能導致拘役或監禁等更嚴重的後果。
腳踏車酒駕屬於行政法規範疇,違反的是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而非刑法。這意味著酒後騎腳踏車者面臨的是罰款,而非牢獄之災。
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的後果
違反此條例的主要後果是罰鍰處分,嚴重者可能還會被要求參加交通安全講習。這些處罰雖然相對輕微,但仍然反映了法律對酒後騎車行為的不容許態度。
(三)腳踏車酒駕的具體罰則
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3條規定,腳踏車(慢車)駕駛人酒駕的具體罰則如下:
- 駕駛慢車經測試檢定酒精濃度超過規定標準者,處新臺幣600元以上1,200元以下罰鍰
- 拒絕接受酒精濃度測試檢定者,處新臺幣2,400元罰鍰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只是酒後推或拉腳踏車,同樣可能被視為「駕駛」行為而受罰。這點常被民眾忽略,但在法律執行上卻相當明確。
罰鍰金額與其他處分方式
腳踏車酒駕的罰鍰雖然遠低於機動車輛的酒駕罰款,但對於一般民眾而言仍具有一定的警惕作用。除了罰鍰外,警方也可能要求違規者參加交通安全講習,以加強其對交通安全的認識。
2. 實際案例分析:腳踏車酒駕的法律後果
(一)法院判決案例解析
台中市一名施姓男子因三度酒駕被移送法辦後,聽信朋友建議,誤以為騎腳踏車就不算酒駕。於是他購買了一輛電動腳踏車,卻在酒後騎車時撞到路邊車輛。
當警方到場處理時,施姓男子辯稱自己只用腳踩,並未使用電動引擎。然而,警方調閱監視器後發現他確實有催動把手使用電力輔助,因此依公共危險罪將其移送法辦。
法院在審理類似案件時明確指出,按刑法第185條之3所謂「動力交通工具」,係指交通工具之推動係以電力或引擎動力等作用者。電動自行車因具有電力輔助推動功能,確實屬於「動力交通工具」,故適用刑法規定。
(二)酒駕腳踏車造成事故的責任認定
在酒駕腳踏車造成事故的責任認定上,法院會綜合考量多項因素,包括騎乘者的血液酒精濃度、事故發生的原因及造成的損害程度等。一般而言,純人力驅動的腳踏車酒駕通常僅處以行政罰鍰。
然而,若使用電動腳踏車且啟動電力輔助功能,則可能被認定為「動力交通工具」而適用刑法規定,酒駕危害責任將大幅提升。此外,若酒駕行為導致他人受傷或死亡,不論是何種腳踏車,都可能面臨更嚴重的法律後果。
民事賠償責任
酒後騎乘腳踏車造成他人損害,騎乘者需負完全賠償責任。由於是在酒後狀態下發生事故,法院通常會認定騎乘者具有較高的過失比例,導致賠償金額增加。這包括醫療費用、財產損失、工作損失及精神損害賠償等多項費用。
保險理賠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保險公司對於被保險人酒後行為造成的損害設有除外責任條款。這意味著,若在酒後騎腳踏車發生事故,可能面臨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的風險,使得經濟負擔更為沉重。
因此,即使只是騎乘普通腳踏車,也應嚴格 遵守「酒後不騎車」的原則,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風險與酒駕危害。
參考法條與資料
-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第6條
-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第120條
-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第73條
- 刑法 第185條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雷皓明 律師
喆律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
熱門文章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