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法官釋字是什麼?怎麼查?律師帶你了解憲法解釋與效力
根據憲法第78條、第171條第2項,以及憲法增修條文第5條規定,司法院大法官擁有解釋憲法的權限。他們透過審查法律及命令是否違憲,確保國家權力的 行使不會侵害人民權益。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大法官的組成、運作方式,以及如何有效查詢這些重要的憲法解釋。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07-07 更新

雷皓明 律師
內容認證
1. 認識大法官釋字的制度與功能
(一)大法官釋字的定義與源起
大法官釋字是指司法院大法官依據憲法第78條及第171條第2項所作出的憲法解釋。這項制度源自我國對違憲審查機制的需求,目的在於確保法律規範符合憲法精神,防止國家權力侵害人民基本權利。
早期釋憲工作主要依據「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簡稱「大審法」)進行。這部法律自1958年公布以來,歷經超過60 年的實施,已無法完全因應現代社會複雜多元的法律爭議。直到2022年1月4日,「憲法訴訟法」正式施行,釋憲制度迎來重大變革,從過去的「解釋」形式轉變為「判決」形式,使整個程序更加司法化、透明化。
(二)司法院大法官的組成與任命
司法院大法官是我國釋憲機關的核心成員。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第5條規定,大法官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任期8年,不分屆次,個別計算,且不得連任。大法官總額為15人,其中一人為司法院院長,一人為副院長。
大法官的組成強調專業多元性,成員不僅包括法律專業人士,也有其他領域的專家學者。這種任命機制涉及行政、立法兩權的制衡,確保釋憲機關的獨立性與公正性。近年來,大法官的任命程序也成為政治焦點,例如2023年底憲法訴訟法修正案規定需有十位以上大法官才能開庭,引發了對釋憲機關運作的諸多討論。
(三)釋憲案件的類型與受理條件
釋憲案件依其性質可分為抽象法規審查、具體法規審查、機關爭議解決、政黨違憲解散等類型。每種類型都有其特定的審理程序和判決效力,共同構成了完整的憲法保障體系。
在受理條件方面,依據憲法訴訟法規定,可以聲請釋憲的主體包括中央或地方機關、立法委員、法官、人民及法人等。其中,人民聲請釋憲必須符合「窮盡救濟途徑」的要件,即已用盡法律救濟程序,且認為確定終局裁判所適用的法律或命令有牴觸憲法之疑義。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施行的憲法訴訟法擴大了釋憲範圍,新增了「裁判憲法審查」制度,使人民可以針對確定終局裁判本身聲請憲法審查,大幅強化了基本權利的保障機制。
(四)大法官釋字對台灣法律體系的深遠影響
大法官釋字在台灣法 律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不僅糾正違憲法律,更積極形塑憲法價值。從人權保障角度看,釋字第748號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國家,這項突破性的釋憲決定,不只保障了更多族群的平等權,也提升了台灣在國際人權領域的能見度。
在性別平等方面,釋字第365號廢除了民法中「父權優先條款」,結束了當父母意見不同時以父親意見為主的不平等規定。釋字第457號則針對「女兒出嫁後不可繼承土地」的規定作出違憲解釋,進一步消除性別歧視。
大法官釋字也強化了公民自由,如釋字第718號保障人民緊急及偶發性集會遊行的權利,釋字第603號則確立個人資訊自主權,保障隱私權。在憲政體制上,釋字第261號確立「權力分立原則」,為台灣民主政治奠定基礎。
隨著時代演進,釋憲實務逐步將國際人權標準內國法化,引用國際人權公約作為解釋依據,使台灣法律體系與國際接軌。這些釋憲案例清楚展現,大法官釋字不只是解決法律爭議的工具,更是推動台灣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2. 如何有效查詢與運用大法官釋字
(一)司法院大法官釋字資料庫使用指南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資料庫是查詢憲法解釋的官方平台,提供最完整且權威的資料。使用者可以透過憲法法庭官方網站(https://cons.judicial.gov.tw/index.aspx)進行查詢。進入網站後,首頁的「綜合查詢」欄位是最基本的搜尋入口。
該資料庫收錄了從釋字第1號至最新的憲法法庭判決,內容包括解釋文、理由書、協同意見書及不同意見書等完整資料。如果只要查詢判決(不包括解釋),可維持預設的「最近判決」選項,直接輸入關鍵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