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緘默權是什麼?律師解析定義、適用時機與行使方式!
當您面臨警方詢問或司法調查時,您知道自己擁有保持沉默的權利嗎?緘默權是我國法律賦予每位公民的重要防禦權利,讓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可以選擇不回答問題,避免自證己罪。在台灣的刑事訴訟程序中,許多民眾往往因為緊張或不了解自身權利,而在關鍵時刻做出可能不利於自己的陳述。了解緘默權的正確行使時機與方式,對保護自身權益至關重要。本文將從專業律師角度,為您詳細解析緘默權的法律依據、適用情境以及正確行使方法。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10-22 更新

雷皓明 律師
內容認證
1. 緘默權的定義與法律依據
緘默權是現代法治社會保障人權的重要機制,讓我 們深入了解其定義與法律基礎。在面對司法調查時,了解自己的權利至關重要,而緘默權正是保護個人免於自我陷害的關鍵防線。
(一)緘默權的基本概念
所謂緘默權,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保持沉默而不必回答任何問題。這項權利源自「不自證己罪原則」,確保任何人都不需要提供可能導致自己被定罪的證據或陳述。
緘默權是全面性的權利,無論問題對自己有利或不利,當事人都可以選擇不回答。
(二)台灣法律中的緘默權規定
在台灣法律體系中,緘默權主要規定於《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2款,明確指出被告「得保持緘默,無須違背自己之意思而為陳述」。
同時,第156條第4項更進一步保障,規定不得僅因被告拒絕陳述或保持緘默,就推斷其有罪。這些法律條文構成了台灣緘默權保障的核心法律依據。

(三)緘默權與刑事訴訟法的關聯
刑事訴訟法不僅規定了緘默權的內容,更明確要求執法人員必須告知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有權行使緘默權。若執法人員未履行告知義務,所取得的證據可能被認定為無證據能力。
這種關聯確保了刑事訴訟程序的公正性,並透過以下方式保障被告權利:
- 禁止國家強迫被告自白陳述
- 要求偵查機關告知緘默權
- 排除違法取得的證據
- 維護無罪推定原則
2. 什麼情況下可以行使緘默權?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緘默權的保障範圍相當廣泛,從警方初步偵訊到法庭審判的全程,犯罪嫌疑人或被告都享有這項權利。無論您處於刑事訴訟的哪個階段,都可以依法選擇不自證己罪。
(一)警方偵訊時的緘默權
當您被警方以犯罪嫌疑人身分進行偵訊時,無論是否已被拘提或逮捕,都有權行使緘默權。依據刑事訴訟法第95條規定,司法警察在詢問前必須告知您有權保持緘默。
在這個階段,您可以明確表示「我要行使緘默權」,拒絕回答任何可能導致自己不利的問題。這是保護自己的關鍵時刻,因為初期的陳述往往會影響後續司法程序的發展方向。
(二)檢察官訊問階段的緘默權
在檢察官訊問階段,緘默權的保障更為明確。當檢察官以被告身分訊問您時,必須依據刑事訴訟法第95條規定,明確告知您有權保持緘默。
此時檢察官通常 已掌握一定證據,因此您更需謹慎考慮是否行使緘默權。您可以要求檢察官先說明案情再決定是否陳述,也可以要求律師在場協助,確保自身權益不受侵害。
(三)法庭審判中的緘默權
在法庭審判過程中,被告同樣享有完整的緘默權保障。法官在審判開始時必須告知被告有權保持緘默,且不會因行使緘默權而受到不利推論。
在法庭上,您可以選擇:
- 全程保持緘默
- 只對特定問題回答
- 僅透過辯護律師表達意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法律保障緘默權,但在某些情況下,適當的陳述可能有助於澄清事實。因此,建議在律師指導下決定是否行使緘默權,以最有利的方式保護自己的法律權益。
3. 正確行使緘默權的方式與技巧
正確運用緘默權的技巧,能有效保護自己在刑事訴訟中的法律權益。然而,緘默權並非如許多人誤解的「天下無敵」,它有其適用範圍和正確的行使方式。法律雖然保障緘默權,但這並不代表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可以任意選擇回答或不回答問題。
選擇性地行使緘默權(時而回答,時而保持沉默)雖然在法律上不被禁止,但可能導致您的陳述可信度大幅降低,甚至影響法庭對證詞的採信程度。因此,了解緘默權的正確行使方式至關重要。
(一)明確表達行使緘默權的意願
當您決定行使緘默權時,清晰明確的表達是第一要務。面對執法人員或司法機關的詢問,應直接表明:「我要行使緘默權」或「我現在選擇保持緘默」。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語句,如「我不太記得了」或「我不太想說」,這些表達方式可能被誤解為 您並非真正行使緘默權。
明確表達不僅能確保您的權利受到尊重,也為後續可能的法律程序留下清晰的記錄,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爭議。
(二)緘默權行使時的常見誤區
在行使緘默權時,許多人容易陷入以下幾個常見誤區:
- 誤以為可以選擇性回答問題而不影響可信度
- 錯誤認為行使緘默權就是對所有問題都不回答,包括基本身分資訊
- 未諮詢律師就貿然放棄緘默權
- 擔心行使緘默權會被視為心虛或有罪的表現
正確理解:緘默權是保護自己不自證己罪的權利,而非逃避責任的工具。行使緘默權本身不應被視為有罪的證據,這是法律明確保障的基本權利。
(三)何時需要律師協助行使緘默權
在面對刑事指控時,幾乎所有情況下都建議尋求專業律師協助來行使緘默權,特別是以下情形:
- 被指控重罪或可能面臨嚴重刑罰時
- 案情複雜或涉及多項指控
- 不確定哪些問題可以回答、哪些應保持緘默
- 執法人員未明確告知您有緘默權
- 感到壓力或無法冷靜判斷時
專業律師不僅能幫助您正確行使緘默權,還能評估案情,判斷何時保持緘默更有利,何時適當陳述可以澄清事實。在刑事訴訟的關鍵時刻,律師的專業建議往往能決定案件的最終結果。
參考法條與資料
- 刑事訴訟法 第95條
- 刑事訴訟法 第156條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雷皓明 律師
喆律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