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噪音管制時間是何時?律師詳解法規與正確處理方式
本文邀請律師詳細解說噪音管制法的重點內容,包括各類管制區的定義、不同時段的音量限制,以及面對噪音問題的正確處理方式。透過清楚的說明,讓民眾更容易判斷噪音是否違法,維護自身權益,共創和諧居住環境。

法律 Follow Me 法務團隊
2025-05-22 更新

雷皓明 律師
內容認證
1. 認識噪音管制區的分類與管制時段
為了維護環境安 寧,台灣依照地區特性將噪音管制區分為四大類別,並針對不同類別設定相應的管制時段。這些規範有助於確保民眾的生活品質,同時兼顧各種用途區域的需求。
(一)噪音管制區的四大類別
噪音管制區共分為四類:
- 第一類噪音管制區:環境極需安寧之地區,如學校、醫院等。
- 第二類噪音管制區:以住宅為主且需保持安寧之地區。
- 第三類噪音管制區:住宅為主,但混合商業及工業用途,需維護一定程度的安寧。
- 第四類噪音管制區:以工業或交通為主,需防止噪音影響附近住宅。
(二)不同管制區的日間、晚間、夜間時段劃分
針對各類噪音管制區,主管機關制定了相應的管制時段:
第一、二類噪音管制區
- 日間:06:00-20:00
- 晚間:20:00-22:00
- 夜間:22:00-06:00
第三、四類噪音管制區
- 日間:07:00-20:00
- 晚間:20:00-23:00
- 夜間:23:00-07:00
透過對噪音管制區的分類和管制時段的規範,我們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噪音污染,創造一個更加和諧、宜居的生活環境。在下一節中,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噪音管制法對特定場所及行為的規範。
2. 噪音管制法對特定場所及行為的規範
為了維護公共安寧與民眾的生活品質,噪音管制法對某些特定場所和行為訂有明確的管制標準。
噪音管制法規範的特定場所包括:
- 工廠
- 娛樂場所,如KTV、舞廳等
- 營建工程現場
- 使用擴音設施的場所
(一)特定行為也在管制範圍內
除了場所之外,一些容易產生噪音的 特定行為也受到噪音管制法的規範,例如:
- 燃放鞭炮
- 廟會活動
- 餐飲業油煙排放
- 印刷機器運作
這些行為在不同時段皆有相應的音量分貝限制。
(二)依管制區與時段訂定分貝上限
噪音管制標準會依據噪音管制區的類別,以及日間、晚間、夜間等時段而有所差異。若經勸導後仍未改善,地方主管機關可連續開罰,情節嚴重時甚至可勒令停工。民眾平日也應注意避免社區噪音,如大聲喧嘩、任由寵物吠叫擾鄰等,共同維護居住環境的安寧。
3. 噪音管制時間與正確處理方式
在台灣,為了維護居民的生活品質與安寧,各縣市政府皆有制定噪音管制的相關規範。一般而言,晚上10點過後即進入噪音管制時段,居民應避免從事會製造過大噪音的活動,以免影響鄰里的休息。
根據噪音管制法規,以下行為在夜間10點至隔日早上8點期間,可能會被視為違規:
- 營建工程施工
- 室內裝修施工
- 使用擴音設備
- 燃放爆竹煙火
(一)非連續性噪音可向警方檢舉
若遇到鄰居或附近場所在夜間製造噪音,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品質,民眾可以採取以下處理方式:
- 先以溝通的方式,友善地向噪音來源說明情況,尋求對方的理解與配合。
- 如果溝通無效,對方仍持續製造噪音,可撥打110向警方檢舉。警方會派員到場了解狀況,並進行勸導或開立罰單。
- 針對工廠、營業場所等持續性噪音問題,民眾也可以向環保署提出噪音陳情,由專責單位進行稽查與處理。
(二)違反者可處以罰鍰
根據社會秩序維護法,經警方查證屬實,噪音舉報案件中的違規者可處以新台幣6千元以下的噪音罰鍰。居民投訴若涉及工廠或娛樂場所等,則由環保單位依噪音管制法開罰。
總之,面對噪音問題,民眾應先以和諧溝通的方式尋求解決,若狀況未獲改善,則可循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透過居民與執法單位的共同努力,才能創造一個安寧舒適的生活環境。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雷皓明 律師
喆律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內容認證
熱門文章
編輯精選